贺岁片,别光忽悠

时间:2022-08-18 05:38:07

有两件事我一直没弄明白,第一,贺岁片听上去让人挺高兴地一词儿,可进了电影院一看,荧幕上尽是玩悲情的,一片砍砍杀杀,血流成河,为什么它们都冠以贺岁片,却没有―丁点儿贺岁的气氛呢?我还有一件不明白的事儿,电影人除了要票房还需要给观众点精神享受吗?有人说,电影没那么崇高,就是为大众求一乐,但是,我们是否要乐得其所呢?这真是个怪圈,贺岁片,不看又有点期待,看了有时真想给自己几个嘴巴,干嘛花八十块钱跑这儿受罪啊!虽然嘴上这么说,有时候人也经不住忽悠,这忽悠就像菜市场叫卖,一忽悠心就软了,又长了满心盼望乐滋滋进了影院,再说今年连新闻联播都在帮贺岁电影啦票房呢,这阵势让人抵挡不住啊!

今年据说有50多部贺岁片上映,《花木兰》、《风云2》,《十月围城》,《刺陵》、《三枪拍案惊奇》、《孔子》等重磅出击之作,可谓样式繁多、目不暇接。当然国内响当当的大导演的杰作是备受关注的。你肯定知道我在说谁,对,就是张导的《三枪》。既然新闻联播都帮着拉票忽悠了,我应该给个面子去电影院看看正版。说它是赵家班小品,其实也不贴切,如果赵本山要整一个这样的小品,估计还真不好意思整成这样:起码故事不会这么个阴暗悲惨加拿来主义,而会多少配合一下喜剧需要;起码笑话会编几个新鲜点有创意点的,而不是把多年来积攒的笑话渣子重新组合―下了事;张导说了,他不怕人说他恶俗,怕他就不拍贺岁片了。原来张导以为小沈阳穿得像个兔爷,赵本山扮个对眼,张三李四说几段不着调的剩笑话,就是人民群众想看的喜剧了?其实连赵本山的皮毛都还没学着。看来比起媚俗,张导还是媚雅吧。

5年前,我曾经看了一部前苏联的贺岁片《命运的捉弄》,这部浪漫电影是上世纪70年代苏联最经典的喜剧片之一,该片讽刺苏联时期各地的所有住房都长得“一个样子”。 那会儿我还不知这部电影在俄罗斯人民心中有如此高的地位,后来才得知30多年来,每逢新年前夜,俄罗斯各地的电影院和电视台都要放映《命运的捉弄》,以至于很多观众都对片中的经典对白倒背如流。可以说,在还没有“贺岁片”概念的苏联时代,《命运的捉弄》却成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大片,地位绝不亚于我们的“春晚”。而国内的贺岁片要能找出这么一部来,还真是有点难!

“高娱乐性与高认知价值并不冲突。观众走出电影院没多久,就对这部影片没有任何思考与回味,这才是贺岁电影最大的悲哀。”有一个影评人说这句话我很赞成。目前的状况是贺岁片就是商品。看看贺岁片纷纷登场时的众声喧嚣和挖空心思的炒作,你几乎已经很难把他们与菜市的叫卖相区分,从主创到院线,从剧组到发行公司,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忽悠观众进影院,把观众兜里的票子变现成他们的票子。照这样发展下去,像《命运的捉弄》那样的与大多数人的生命相连的贺岁片何时能诞生呢?离贺岁档结束还有段日子,希望能遇见惊喜!

上一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如期上演 下一篇:优美地低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