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展览场馆运营调查

时间:2022-08-18 04:38:45

2005中国展览场馆运营调查

为反映中国会展业发展状况和处于会展领域内代表不同角色参与者的竞争力表现,2005年11月间,由中国会展资讯网和文茵国际会展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组织了“中国展览场馆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调查”,此次调查定向发送调查问卷40份,返回有效问卷25份,范围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河北、山东、辽宁、浙江、江苏、湖南、陕西、海南、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5个城市的展览场馆。

调查组提出45个主要指标,要求展馆经营者从中选出十个最为关注的问题,主要反映场馆经营者对:经营效益,人力资源,配套设施,政策导向,市场环境,对外合作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从而集中揭示中国展览场馆经营者在运营中对于:战略,运营,人员三个核心流程的掌握,反映作为会展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场馆”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调查组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后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展馆自身运营能力偏弱

从统计数据看,在25份返回的问卷中,选择“政府扶持”选项的18份,占总数的72%,表明政府态度仍然是展馆最重视的问题。

尽管此次调查中选择“展馆功能”和“展馆收入”选项者都达到16份,分别占总数的64%,但是仅2份选择“偿还贷款”和3份选择“场馆融资”仍然表明国内展馆普遍寄希望于依靠政府扶持,面对巨大的场馆建设的资金缺口,中国的展览场馆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区域布局、场馆规模、设计质量、实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存在经营者市场运作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多种经营能力不足,场馆收入难以满足需要

调查显示,在25家展馆中,49%的展馆年收入在1千万至5千万之间,面对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其回报率令人担忧。而在调查中,尽管占60%的经营者选择了今年内营业额较2004年“上升”,但是,从选择“多种经营”的9份,占总数的36%;“餐饮设施”4份,占16%;“会展旅游”5份,占20%;表明大多数展馆处于较单一的会展项目经营阶段,而没有发挥出展馆的产业集聚作用。

普遍关注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动向

在调查中,关注“区域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展馆数量分别是11家和10家,分别占总数的44%和40%。

此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推进,一方面,区域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场馆的资源共享和地域竞合带来了活力,积极促进、引导和提升场馆运营能力,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逐步规范也向场馆提出了专业化、创新力、机制建设等各方面的新要求。

缺乏资本运营意识和压力

此次调查显示,关注“场馆融资”的仅3家,关注“机构改制”的仅5家,分别仅占总数的12%和20%,而关注“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的也仅有5家和4家,关注“金融状况”选项的甚至只有1家,这与相关报道中显示出来的场馆融资的困境是相符合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场馆资产的处置权和融资渠道的匮乏。因此,如何在看似乐观、实则严峻的形势下一方面重视场地的经营,一方面制定符合展馆自身情况的资本运营策略,是场馆经营者的当务之急。

专业人才和人才培养工作受到重视

在所有供选问题中,员工素质、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都有较高的比例,选择“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员工培训”的分别是10家、11家和10家,分别占总数的40%、44%和40%,显示出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展馆经营者的重视。

关注自身服务和竞争力,但缺乏社会融合

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展馆经营者主要关注自身问题,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经济效益,但对于社会公众事务明显缺乏关注。如选择关注“重大赛事”的有2家,占总数8%,选择关注“假日节庆”的展馆近1家,占总数4%,选择关注“市容环境”的1家,占总数4%,选择“通讯保障”和“航空物流”的分别为2家和3家,在“文化娱乐”这一选项上甚至为0。

《中国展览场馆运营调查》是专门针对国内展馆运营情况举办的商业调查活动,由于国内各地的产业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特点差异较大,使得各地区的会展场馆在经营中面临的竞争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此次调查未选取场馆面积,项目数量,场馆使用率、员工数量等作为经营者的填报指标。此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分析评价目前中国会展场馆的运营中的现状、问题和运营能力,从市场经营的角度揭示展馆作为会展行业重要经营主体之一的竞争能力。

(注:此调查由中国会展资讯网和文茵国际会展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组负责,为商业性调查,调查结果和报告内容并不代表中国政府官方机构的观点和结论。)

上一篇:完善我国对国际展览活动的支持措施 下一篇:第九届科博会减体瘦身 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