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18 04:34:21

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施工,能够促进工程质量更好的保证,促进我国建筑事业不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混凝土施工。相对于建筑其他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比较大的复杂性,并且也要求比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因而,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保证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满足质量要求。

一、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就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造成裂缝的原因有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主要原因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水泥的水化热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这个过程前期较快,后期较慢,随着时间的增加,混凝土中的温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包括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和稳定阶段。大多数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水泥用量多,结构截面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水泥的水化热反应使混凝土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在升温阶段,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内部温度,因此中心部分的膨胀速度大于表面速度,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随着时间的增加,水化反应的减慢和混凝土的不断散热,混凝土由升温阶段过渡到降温阶段,温度降低,体积收缩,混凝土内部热量通过表面向外散发,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值较大,同样会产生表面裂缝。如果降温过程中形成较高的拉应力超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会引起混凝土的贯穿裂缝。当环境温度低,混凝土散热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也容易引起裂缝,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温度控制,减小裂纹的产生。干缩变形也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原因,干缩时混凝土中自由水的蒸发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变形,增加了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另外,水泥的强度等级、水的用量、骨料种类、水灰比、水泥含量、混凝土振捣密实状况、混凝土施工截面暴露环境因素、结构养护方法、配筋数量以及经历时间等,都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1.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以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以确定施工阶段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执行工程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基础配筋需满足建筑工程承载力的构造要求,并充分考虑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增配以构造钢筋控制裂缝。施工中根据温控要求选择适宜的模板类型,如钢模板、木模板或者钢木混合模板。

2.混凝土材料的选配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对水泥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要保证所使用的水泥有质量证明以及合格证。水泥的型号也要根据施工的需要来进行确定,对于不合格的水泥严禁进入施工现场。砂石的选择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性能,如果进行施工的建筑其施工标准比较高就要对砂石的韧性以及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把控,有时还要考虑到无机盐以及杂质的含量等指标。砂石的存放地点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要对其进行粗细的分类,分开存放,要注意不能与石灰靠近安置,避免二者混合到一起。为了保证骨料的质量合格以及质量均匀,要对骨料进行随机的抽检,保证最终用到混凝土中的骨料质量是合格的。在配置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中,骨料是比较重要的,其含水率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来调整其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的比例大小。混凝土配置中所需要的水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必须是饮用水,不能够使用工业废水或者是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混凝土对水的纯洁度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配置的过程中不可大意。为了使混凝土的性能更好,通常在其配置的过程中要加入一定的外加剂,但是外添加剂的使用以及添加方法都要严格的遵循国家的环保标准,在使用前也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3.混凝土的泵送

1)混凝土泵送要点

在工程混凝土泵送中,必须要做好及时、迅速,对泵送的顺利进行保证。对混凝土泵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有上岗证;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输送管内壁经泵水检查,确认输送管无异物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先泵送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减石子砂浆;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正常泵送时,泵送要连续进行,尽量不停顿。遇有运转不正常的情况可放慢泵送速度,保持连续泵送。不得已停泵时,料斗中应保持足够的混凝土;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要定时检查活塞冲程,不使其超过允许的最大冲程,同时还应注意,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混凝土面不低于上口20cm;混凝土泵送结束时,应及时清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在对混凝土泵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长输管大于3m时,应按照前述要求预先用水和水泥砂浆进行湿润和管道内壁。混凝土泵送中,不得把拆下的输送管内的混凝土落在未浇筑的地方。泵送过程中被废弃的混凝土和泵送终止时多余的混凝土,应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场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夏季高温天气泵送时,对暴露于阳光下的泵管,要加盖麻袋并经常浇水湿润,以防泵管过热,引起脱水,堵塞泵管。

2)泵送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

在对混凝土的可泵性控制中,可以采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的方法进行。通常10s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40%;混凝土入泵时的坍落度及其误差应符合下表1的规定:

4.混凝土拌制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其质量控制主要在混凝土供货合同和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查。供货合同内容应从技术和质量方面写出具体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坍落度、性能要求(如抗渗、缓凝等)、要求使用的水泥品种、砂、石产地、级配选择,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品种,掺量、掺入方式等。

5.建筑整体强度控制的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则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强度检验,一旦发现水泥、砂、石的级配难以达到标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于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6.混凝土施工措施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上,温度对其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工程中对温度进行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采用的是改善骨料级配。此方法需要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进行较准确的控制,通过在干硬性混凝土中加入混合料来实现温度的控制。混凝土模板拆模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要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和外界的温度差来确定拆模的时间,过早地拆模会使得混凝土工程出现裂缝。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养护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合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①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用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②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12h内(实际时间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4d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高楼建筑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要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使混凝土的质量有保证。建筑行业的企业也要不断地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邹志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14,17:266.

[2]余小勇.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4,16:95.

[3]白阳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224.

上一篇:张充和“我要回到更旧的世界里去” 下一篇:探讨钢筋混泥土保护层的作用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