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与分析

时间:2022-08-18 04:02:21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与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及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 6例CT表现正常, 13例CT表现异常, CT异常表现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脑梗死、脑萎缩、脑出血等。结论 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 and the value of imaging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 CT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6 cases of normal, 13 cases of CT abnormalities, brain white matter demyelin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brain atrophy, cerebral hemorrhage etc. Conclusion C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

【Key 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Cerebropathy ; CT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各脏器和组织的免疫性疾病, 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称为狼疮脑病(CNS-SLE),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约为13%~70%, 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T表现特点, 现将收集的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 女18例, 男1例。年龄19~50岁。SLEE诊断标准为:SLE患者出现神经或精神异常, 并有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诊断:①脑电图异常;②脑脊液异常;③ 排除精神病、高血压、尿毒症性脑病、颅内感染及激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精神异常等原因。

1. 2 检查方法 采用16排GE螺旋CT。扫描采集矩阵512×512, 扫描层厚7.5 mm, 层距7.5 mm。重建0.625 mm, 层厚7.5 mm, 层距7.5 mm。19例中8例增强扫描, 造影剂用碘海醇80~90 ml, 11例仅平扫。

1. 3 影像结果 本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 6例CT表现正常, 13例CT表现异常。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者7例;有脑梗死表现者5例, 多为腔隙性脑梗死;有脑萎缩表现者3例;有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例;双侧基底节区钙化灶者1例。同时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及腔隙性脑梗死者2例, 同时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及脑萎缩者 1例。

1. 4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关系 本组以神经异常表现者13例, 主要表现为:头疼、头晕、癫痫、肢体功能障碍等。影像主要表现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精神异常者9例, CT表现正常或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临床表现有:头疼、抑郁、乱语、表情呆滞、狂躁、幻觉等。

1. 5 CT表现与愈后转归关系 19例中治愈5例, 好转9例, 恶化4例, 死亡1例。

2 讨论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雌激素等有关。本组多为育龄期妇女, 也说明了这个特点。SLE常侵犯人体皮肤黏膜、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有脑部表现, 即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 一般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导致的脑部损害, 或/和继发于高血压、肾性脑病、感染所致的脑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有抗核抗体、抗ND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等多种抗体水平增高。rRNP抗体为SLE特异性抗体, 与SLE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关, 多出现抑郁症患者中[1]。抗神经元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及抗核抗体直接作用于神经节苷脂GM1受体或浆膜中的50KD抗原, 使电冲动与神经递质改变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类型的、广泛的免疫损伤[2]。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脑部小血管, 引起血管炎, 导致管腔狭窄, 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脑梗死[3]。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表现也多样性。CT表现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有的称为弥漫性白质病变)、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等, 常见于顶枕叶或颞顶叶单侧或双侧皮质下白质内低密度影, 可能与血脑屏障破坏以及细胞毒素诱导的血管炎有关。其表现也有多部位、多病变、病灶弥散的特点[4]。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脑部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炎性肉芽肿、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可有类似表现, 结合临床表现鉴别不难。所以当SLE患者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结合实验室检查, 又排除了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 应考虑本病。

参考文献

[1] 潘林,王吉波,谢荣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检查.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43(2):187-188.

[2] 储萍,李梅.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T辅助细胞因子的表达.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4):335-336.

[3] Hirano T,Hashimoto H,Shiokawa Y,el al.Antiglycolipid autoantihody delected in the sera from systemic lubpus erythematous patients .J Chin Invese,1980,66(6):1437.

[4] 孟庆学,柳澄,田军.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实用CT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7):99.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HRCT对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