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阅读类型题之“表达效果”题

时间:2022-08-18 03:17:53

解密阅读类型题之“表达效果”题

考题解说

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题的考查主要分两类:一是在记叙文中,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考查;二是在说明文中,分析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其基本设问方式有:

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合语境,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题点拨

(一)词语的表达效果

1. 答题格式

“××”本意是……,这里指……,体现了/表达了……(如果词语的词性或者感彩发生变化,一定要指出)。

2. 举例

(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013年山东淄博中考题)

①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②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用。本题的两句话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则要分析加点词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分析“骤然”一词,可从“我”的感受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滚落”一词,则要从对她的肖像描写角度入手。

答案:①“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②“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烘托了“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请从词语的感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加点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201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

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分析:题干特别指出要从词语的感彩角度入手,感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词语运用中,根据作者情感和文章表达的需要,有时会贬词褒用或者褒词贬用。本段是对诗词的赞美,“肆无忌惮”这个贬义词强调的是浪漫的程度,感彩已发生变化。

答案:“肆无忌惮”本指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充分表现词人兴致之高及忘情心态。

(3)选文第④段“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一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013年辽宁丹东中考题)

分析:词语能否删换的考题在中考说明文中十分常见,答题格式为:作判断+原词含义及文中义+原词作用+删去后效果的变化+说明文语言特点。

答案:不能删掉。“可能”表猜测,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也许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去掉了过于绝对化,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3. 类似考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 )(2013年湖北鄂州中考题)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分析:题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副词,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去掉之后都对原句的表达效果有影响,所以需要仔细揣摩,比较删去后的效果变化。

答案:D

(二)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 答题格式

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

2. 举例

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2013年北京中考题)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分析:此题并不是直接要求鉴赏修辞,而是强调句子突出了情感,要求写出体现情感的原因。这两段都是作者的心理感受,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赏析,多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事件、事物、情节等角度切入,赏析给定内容。这两段都有非常明显的修辞,必须全面鉴赏,不能丢点。

答案:第⑦段运用排比,强调作者对于茶的繁文缛节、高贵和价格的昂贵的讨厌,体现了“我”的迷惘困惑,又用排比将四个反问句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表达自己对茶砖的思念之情。第?段“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你温润如旧”直抒胸臆,运用拟人和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从味觉方面描写出再次与茶砖重逢时的那种思念和感动。

3. 应答材料

以下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可以在答题时结合语境内容套用。

(1)比喻是将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作比,作用是将复杂、陌生、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2)拟人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是将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引起联想,使事物特点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表达效果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必有相同点,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突出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7)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增强读者对答案的认可。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1)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作用是增强说服力。

(三)所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1. 答题格式

运用了……说明方法,从……方面准确地说明了(或者生动地说明了)……,从而突出了……的特点。

2. 举例

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2013年山东聊城中考题)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分析:本段说明方法有多种,需要仔细分辨,并分别指出其作用。按照“指明说明方法+具体分析说明过程+达到什么作用”的格式写出答案。

答案: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通过作比较,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

3. 应答材料

以下常用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可以在答题时结合语境内容套用。

(1)举例子的作用是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2)分类别的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3)列数字的作用是通过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获得直观印象。

(4)作比较的作用是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5)画图表的作用是通过图表方式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对有些事物的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的作用是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7)引资料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8)打比方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9)摹状貌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更形象、更具体。

(10)作诠释是从一个方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下一篇:建筑工程填土压实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