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个性的终端,更真实的“云”

时间:2022-08-18 02:58:03

更个性的终端,更真实的“云”

智能机与平板电脑:平台之争

2011年,IDC预测,计算机的第三波技术浪潮将成为主流。其中,智能机和平板电脑将取代个人电脑,成为舞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智能机方面,iPhone 4和Google Nexus S先后推出,宣告了新智能机时代的到来。平板电脑方面,iPad与7英寸平板电脑结下了冤仇,让Android系平板开始全面登场。这是iOS和Android的对决,在2011年,两种迥异的商业路径将正面交锋。

无论是iPad、iPhone还是iPod,似乎都被捆绑在iTunes和App Store上,不能动弹。iOS系统独特的排他性,使得苹果的商业模式一枝独秀。这是苹果对于创新的保护,同时也激发了黑客们的热情,虽然“越狱”只是权宜之计,但是伴随着与广告商分成的矛盾,苹果的iOS系统不得不寻求改革。此前与Adobe关于Flash的矛盾,借助第三方平台得以解决,同时苹果也和新闻集团开始了关于iPad日报的开发。既然顽固的商业模式不容易被打破,那么就干脆度身定做。因此,默多克与乔布斯开始握手,共同往iPad注入鲜活的内容。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它让iPad在与Kindle的对抗中再次取得了上风。

与iOS的封闭不同,Google的Android从娘胎里就带着开放的烙印。据市场调研机构NPDGroup最近的一份报告称,2010年第一季度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美国智能手机总销量中所占比例达到28%,首度超过iPhone,iPhone约为21%,相信在2011年,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Android系统的手机或是无线终端设备。

2010年12月7日,Google在官方博客宣布了与三星合作研发的最新Google Nexus S手机,搭载最新的“Gingerbread”(姜饼)系统,系统界面设计未有大变,但加入了多个小的改进,比如支持VoIP/SIP通话,并预装Google Voice语音通话软件,将消息栏由灰色变成黑色以节约电量等。看来,明年的市场就是它与iPhone捉对厮杀的战场。另外,Google还在“D: Dive Into Mobile”会议上展示了一款搭载Android 3.5系统(代号“Honeycomb”)的摩托罗拉平板电脑。同样在三星的Galaxy Tab的媒体会上,也透露将推出搭载Android 3.5系统的平板电脑。这些Android系的平板电脑,都将在明年与iPad一较高下。有趣的是,在对手的强压之下,苹果有可能在下一代iPad中使用类似性能的处理器。

Rubin对Android充满信心。因为目前Android平台已经开始盈利。由于对采用Android OS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免费,所以广告成了Android唯一的营生,大部分广告来自Android Market中的免费应用,比如“愤怒的小鸟”“Astro File Manager”等经典应用。

为了跟苹果霸道的iOS对抗,Google自2005年收购Android开始,仅用了5年时间,就通过与软件开发商、硬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等其他有关各方结成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Google与开放手机联盟合作开放了Android,这个联盟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摩托罗拉、高通、宏达电、三星、LG和T-Mobile等,希望借助建立标准化、开放式的移动电话软件平台,在移动产业内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平台的全球化。分析预计,到2012年Android操作系统每年能产生大约50亿美元营收。

不过,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报告说,其他厂商也许能够很快开发出与iPad硬件配置相当甚至更优的产品,但iPad之所以一枝独秀,原因之一在于它将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有机集成在一起。竞争对手要想成功向市场推出整体性能体验堪与iPad匹敌的产品,至少还需一两年时间。该公司预测,至少到2012年,iPad将一直在全球平板电脑市场上称王,所占份额保持在60%以上。

无论如何,2011年将会是智能机与平板电脑交相辉映的一年。IDC预测,明年全球将会卖出3.3亿部智能机和4200万部平板电脑。其中,后者的销量将会翻一番,并持续快速增长。IDC分析师Frank Gens称,与两年前微风拂面的上网本不同,这次平板电脑的来势汹汹堪比飓风。IDC报告称,以PC为核心的时代结束了。在18个月内,能够运行软件应用的非PC产品将全面赶超PC产品,销量将证明一切。特别是在平板电脑领域。不过,IDC也认为苹果的iPad将继续领跑,同时一些低成本的平板电脑也会进场,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新兴市场将由此打开。

IDC划定了一个以硬件为核心的标准来定义技术时代。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接触计算机。8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普及。如今,是移动设备的天下。IDC认为,所谓的主流选择,应该占据至少15%的市场份额。2011年,21亿互联网用户中,将会有一半人使用非PC设备上网,其中智能机和平板电脑是当仁不让的双雄。

云计算:商用才是硬道理

对于新技术,IDC仍认为云计算的商用是最大卖点。因为它极大地激发了全球各地互联网用户的潜能。众人拾柴火焰高,本着分享互动的精神,云计算将在照片、视频、文件分享,杀毒与安全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0年12月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根据用户体验评选出了最受欢迎的五项采用云计算的服务,雅虎旗下的照片分享网站Flickr位列第一。Google Docs、Windows Live等也榜上有名。由此可见,云计算放大了网友关于分享的想象力。在2011年,云计算的趋势将会继续向商用的层面渗透。

首先,被雅虎收编的Flickr,已经成为照片分享网站的头牌。用户可以每月向Flickr上传300M照片和两个视频文件。2011年,借助4G等高速网络的帮助,照片、视频的分享将从互联网转移至更丰富的移动终端。

其次,Google作为云计算的开山鼻祖,它的Google Docs摆出了与微软Office对决的架势,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文件编辑服务,囊括Word、PPT、Excel的功能。用户只要上网就能编辑,不同用户还可以分享和共同编辑同一份文件。网友们不仅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博客、微博,还可以为维基百科添砖加瓦。

第三,Windows Live扩容之后,先后加入Hotmail、IM、Essentials和SkyDrive。其中,SkyDrive利用云技术向用户提供网络存储服务,用户可以存储高达25G的文件,并能够为自己的文件设置访问密码。明年,云计算对网络存储的贡献将会与日俱增。再大的硬盘也装不下网友们对网络的需求,那么就在网络上建立各自的领域,更加靠谱。

想当年,Google的云计算概念,就是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互联网让这个梦想照进了现实,并且预计将创造一个数万亿美元的新型产业。

国外厂商各出奇招:亚马逊专注数据存储,Google强于搜索,并在地球、地图、Gmail、Docs上有所突破,微软主攻云安全。此外,思科、惠普、IBM、甲骨文、SUN等也先后推出了云计算服务。企业显然需要云策略为自己保驾护航。所谓的公共云,就是搭建广大用户分享数据的平台,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新的竞争中不落人后。

反观国内,近两年来,云计算如潮水般袭入中国,但发展却扑朔迷离。国内的主流软件厂商相关成熟产品不多。不过,随着政府开始酝酿出台ICT政策,考虑从战略高度定义云计算,这就是所谓的“国家云”。“国家云”既可以为本土ICT业提供市场机会同时,政府依据本国的法规政策,按需求管理云计算,保证自身的安全要求。2010年10月22日,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通知明确,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业内人士表示,在两部委的推动下,云计算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在三年内突破1万亿人民币,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

IDC预测,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20年内的主流。公司方面,微软、Google、IBM和甲骨文等巨头都将致力于将云计算商用,发挥其应用价值。公共云的市场潜力巨大,各大公司都会相继推出相应的软件。2011年,市面上新推出的软件大概有80%是跟云服务相关的,一个巨大的全球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上一篇:SEMICON Taiwan 2010五十场产业技术论坛与发表... 下一篇:表面性能对胆甾相液晶显示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