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说明文阅读方法指要

时间:2022-08-18 02:57:08

科技说明文阅读方法指要

摘要:文章从“教慧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方法入手,介绍了重要词语理解法、重要语句理解法、归纳要点法、分析概括观点态度法、推断和想象法等五种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阅读方法;科技说明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71-02

高考历来重视说明文的阅读,原来6~9题均为选择题,近年来第9题改为简答题,难度似乎有所降低。现给大家推荐几种常见的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一、重要词语理解法

从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来看,这里所说的重要词语,是指关键性的名词概念,指代性词语和关联性词语等几种类型的词语。对它们的把握应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作出合乎事理的推断,准确理解该词语的应有含义。

1.关键概念的理解。科技文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概念,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准确理解它们中间带有关键性质的词语,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文段甚至整篇文章重要信息的钥匙。高考考查这类词语,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所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人体干细胞》的第一道选择题就考查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解释。

2.指代性词语的理解。现代文阅读非常强调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弄不清它的基本含义,那就说明还没有读懂文章。可以这样说,对代词或指代性或指代性词语的考核,能够检验出考生的理解能力。

3.关联性词语的理解。说明文特别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关联性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科技文中,关联词语揭示的,不仅有文章的内容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包括文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就是说,它们以词语的面目出现,而它们能具有的“能量”及能起的作用,常常超出句子之外,这是考生必须注意的。

二、重要语句理解法

什么样的句子才是“重要的语句”?一般而言,科技文中的重要语句在内容上大多具有被一般语句所证明或解读的特点。在文章中常是中心句,文段的起句与结句(或指首句或尾句),以及在文中起关键或关联作用的句子。

怎样才能迅速而有效地找出文中的重要语句并作出正确的理解呢?这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弄清重要句子自身在语句构成方面的特征;二是找出重要句子与相关句子之间的实质关系。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

1.找出句子的主干。如果是单句,就要做句子结构分析,弄清其基本结构,在找出其主干的同时,还要弄清主干与其修饰限制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重要语句主干能包含的内容,常常就是文段是不是全文的核心或主旨所在,修饰限制成分所表达的内容,则是对核心或主旨的阐释与解说。

2.找出句子的重心。如果是复句,就要弄清楚分句间的层次关系,是总分关系、因果关系,还是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从而找出它的重心所在。

3.弄清句子的“管辖区域”。重要语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在文章中能起的作用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而且还处在重要或关键的位置上,它就在这特定的位置上将它的作用辐射到整个“辖区”。

4.分清句子的“邻里关系”。在明确重要语句的辖区范围的基础上,联系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分辨出与其相邻的上下句之间的意义联系,才能对该句的含义作出准确、全面的理解。另外,善于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全句的含意,也是一个简捷有效的办法。

三、归纳要点法

做好文章内容要点归纳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是实现语文阅读与鉴赏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这些目的:

1.抽取关键信息。①注意句群的中心句;②抓住句群的总领句和总结句,明确总领句、总结句与中心句的关系;③借助单、复句知识来领会关键词语及关键句子的内容;④捕捉关键的指代性语言,理解所指代的内容;⑤借助关联词来探求文段内容的重心。

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要有整体性。①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接作用,打通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统一;②注意首尾照应,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

3.借助以下简单易懂的辅助办法找到归纳中心思想的途径:①明确文体特点;②洞悉标题含义;③了解写作背景;④理解材料特点;⑤抓住作者思路;⑥捕捉关键语段。以上所读到的方法均为要点式的提示。

四、分析概括观点态度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要懂得去把握这种观点态度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直露的观点态度在文章中许多显眼的地方就能看出来:①通过标题来体现;②通过开篇的中心句来体现;③通过反复出现的提示性语句来体现;④通过篇末的总结性的语句来体现;⑤通过文中极富感情的抒情句来体现。含蓄的观点态度的把握难度就大一些,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把握:①注意文章所表达内容的象征意味;②注意对文章中辞格运用的理解;③注意文章使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④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进行分析;一定要懂得运用阅读提要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局部分析,进而通观全文;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可以用自己的片面理解来代替作者的观点,更不能迷信社会上已形成的某种所谓的正确观点。

五、推断和想象法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从文章内容的脉络入手,着重分析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文章潜在的内涵,把握文章内容能表达的深层意义。

第二,推断和想象有三种情况:①根据文章内容的全理推断和想象;②根据文章内容做合理且有度的引申性的推断和想象;③游离文章内容的随意性很强的推断和想象。这样,找出答案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董汀丰.试论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J].课程·教材·教法,2003,(8).

[2]杨小微.现代教育理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Be动词在小学英语时态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地理教学应走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