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A又B”和“又A又B”格式分析

时间:2022-08-18 02:31:00

“既A又B”和“又A又B”格式分析

【摘 要】“既……又……”和“又……又……”是一对同中有异的句法框架格式。文章分析了“既A又B”和“又A又B”两种格式的语法意义,考察了格式中A、B的语法性质及语义范畴属性,并阐述了两种格式的异同。

【关键词】范畴层级;格式;语法意义;语用

“既……又……”和“又……又……”是一对同中有异的句法框架格式,为了论述方便,文章将这两个格式概括为“既A又B”和“又A又B”,其中X是词或短语,不讨论X是分句的情况,同时“A≠B”。

一、格式的语法意义

1.1 格式语法意义的不同说法

1.1.1 “既A又B”

(1)表示并列。《现代汉语八百词》:“表示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又《实用现代汉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彼此是并列平行并列,没有其他特殊关系”。

(2)表示递进或并列。《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连接的两项在意义上不是相对的而是同一个范畴的,而且后一项意义往往是更重要,是被强调的”。又《现代汉语虚词使用常识》:“所表示的几种情况或性质在意义上往往是递进的,有时也可以相反或相对。”“相反或相对”的语法意义实际上相当于并列。

1.1.2 “又A又B”

(1)表示承接或并列。《现代汉语八百词》:“表示几个动作、状态、情况相继发生或累计在一起”。“累计”是加合关系,可看成并列。

(2)表示并列。《现代汉语虚词使用常识》:“所表示的几种情况或性质在意义上往往是并列的,有时也可以相反或相对。”

上述观点概括如下:两种格式的相同点是,都可表并列;不同点是,“既A又B”可以表递进,“又A又B”可以表承接。

考察这两个格式的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1)A、B能否相反或相对?事实证明能。此类用法很常见,如:

他们既是毁灭者,又是拯救者。

她晚上又哭又笑的,弄的大家都不安。

(2)A、B的语法性质如何?一般来说,A、B语法性质是一致的:都是形容词性成分或都是动词性成分。但通过考察语料发现,A、B的语法性质可以不同,且用例所占比例远不低于20%。

(3)《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指出:连接的“两项在意义上不是相对的而是属于同一范畴”的,“同一范畴”就一定不是相对的吗?这里对此格式的同一范畴界定得过于狭义。若A、B是不同语法性质的成分时,那么同一范畴又该如何定义?

1.2 格式的语法意义分析

1.2.1 “既A又B”

⑴平行并列。A、B两项意义地位是平等的,用来阐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种性质或者是两个动作行为的同时存在。如:

许多金矿既产金又产银。

他对待朋友既诚恳又大方。

⑵递进为主并列为次。B的意义比A的意义更深一层、更重要,也兼有并列的意味。A、B可以是AP,也可以是表结果的VP。如:

那场武打戏,演员打碎的全是仿制的古董,既不伤人体,又效果逼真。

这个商店里的衣服既不新潮又很昂贵。

⑶承接递进。A、B一般是为VP,递进的前后项也往往遵偱时间顺序原则和时间范围原则。如:这样既推动了生产又加强了战斗力。

1.2.2“又A又B”

⑴平行并列。A、B是AP或VP。如:

人们高兴的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这场男双半决赛打得又激烈又好看。

⑵平列承接。A、B的意义是平等的,但是在排序顺序上也遵循时间相似原则和距离相似原则,A、B的顺序不能自由调换。如:

她临走在班上又是要照片,又是道别,弄的大家都知道了。

通往湖南城步县的“省道”又陡又险,路面凸凹不平。

前例A、B之间遵循时间顺序,后例遵循距离相似原则,“陡”是“险”的基础,所以二者距离比较近,因果承接意味比较浓。

⑶承接递进。承接的后项往往可以递进。A、B二者的性质或行为结果影响既遵循时间顺序关系,又B项意义更带强调性质。如:

当笔者赶来采访时,排在后面的农民呼啦围拢过来,又是递烟又是套近乎。

⑷承接累计。表示几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有时也表示动作行为的杂乱。如:

来了客人,她热情的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又是做饭的。

她像个野兽般的又抓又咬又踢又踹,反正有你给她撑腰!

二、格式的辨析

2.1 两种格式的相同点

(1)A、B都可以同时是AP或VP,也可以前面是VP后面是AP,或前面是AP后面是VP,这里强调一下,A、B为形容词时,因为是说事物性质,所以一般是相对性质形容词。

(2)A、B不管是(1)中的何种形式,A、B都要属于同一范畴。同一范畴可以包含两种形式,对立和非对立。

(3)表示并列时,A、B都可以是同一范畴下的任意VP或AP;表示动作或事物性质时,有递进关系或承接关系时,两种格式都需要注意A、B的位置问题。

2.2 两种格式的不同点

2.2.1 A、B是VP的结构

(1)A、B节律不同。“既A又B”一般连接的是双音节的,或者是多音节,甚至是小句。连接单音节的动词频率很低。其中,连接单音节、双音节词语或者经常成对出现的词组时,往往前后的音节数相等。但是连接比较松散的结构或小句时往往音节数不同,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结构的近似(常常是述宾结构),如:“他既不热爱学习也不专心工作。”而“又A又B”更多的是连接两个单音节的动词,其次是双音节词,连接多音节的频率很低。连接单音节时,前后一定音节数相等,但是连接多音节的词语时很自由,比“既A又B”自由,对音节数没有要求。

(2)语义重心不同。“既A又B”连接动词时更侧重于两个动作同时并存(包括时间段的并存,也包含时间点的并存),而“又A又B”侧重于表示两个动作的相继发生。比方说,可以说“又哭又笑”,但是我们不能说“既哭又笑”,因为哭和笑不可能同时并存。“既爱又恨”表示一种“怜惜”的感情,但是“又爱又恨”更多的是在强调“有时候很喜欢,有时候又很伤心,很伤脑筋。”

(3)扩展式不同。“既A又B”格式不能扩展a,而“又A又B”可以扩展b。如:

*a这些记者既参观既采访又吃饭。

b这些记者又参观又采访又吃饭。

此外,“又A又B”中的A、B可以是名词,但“既A有B”不可以。实质上是“又”后隐含了存现动词“是”或“有”。这种说法在书面语中例子很少,但是在当代年轻人的口语和网络语言中很普遍,也是一种语言的“求简”。如:

你是徐老的外孙女,现在又是周副主席的“女儿”,又徐又周,就叫徐周吧。《再到红岩》

这种又敌又我,正反难分的折腾胡闹,也十足是当时“天下大乱”的写照。《“样板”笑泪录》

【参考文献】

[1]Rosch.P. (1985). Context dependence and metaphor.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李晓琪,章欣.“既A又B”、“既A也B”的异同分析[J].暨大华文学院学报,2005(3).

[4]朱波.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又”的用法[J].大理学院院报,2006(11).

[5]吴静,石毓智.英汉并列结构的语法共性与个性[J].外语学刊,2005(3).

[6]赵艳芳.认知的发展与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

[7]陈启彤等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贾双虎.现代汉语虚词使用常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研究 下一篇:论合同的相对性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