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少枝胶质细胞瘤术后播散至大脑实质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时间:2022-08-18 01:38:27

脑干少枝胶质细胞瘤术后播散至大脑实质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87

脑少枝胶质细胞瘤多见原位复发,本文报告1例脑干少枝胶质细胞瘤术后1年播散至大脑实质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病历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头痛伴烦躁、易怒10天入院。患者12个月余前因桥脑右侧占位(图1)于外院行开颅脑干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脑少枝胶质细胞瘤(WHO Ⅱ级)(图3),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进行放疗及化疗。住院当天行头颅MRI显示右侧大脑多发占位(图4),给予进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胸腹部CT及肝胆胰脾、前列腺B超,排除了颅内转移瘤的可能性。争取到患者家属的同意后,择期给予小骨窗开颅取占位组织行病理活检,术中见肿瘤边界欠清,灰红色,质软。术后病理提示星形细胞瘤(WHOⅡ级)(图2),根据肿瘤病理类型、患者临床特征等,判断此病灶为脑干少枝胶质细胞瘤播散至大脑实质。

讨 论

脑少枝胶质细胞瘤多见原位复发,通常起源于手术切缘之外原位区,80%的复发肿瘤在距离原来肿瘤边缘2cm范围内生长[1]。其发生远处播散的病例极其罕见,既往的研究已经认识到人脑的胶质瘤细胞可沿室管膜下区域、神经胶质限定的外膜和大的纤维系统扩散[2],但其具体机制尚没有达到共识。目前较为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脑胶质瘤发生播散的因素:①肿瘤类型,髓母细胞瘤发生播散的可能性大;②肿瘤生长位置越靠近脑室或脑表面越易发生播散;③术中进入脑室易随脑脊液循环播散;④放疗及化疗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播散可能性。但也有学者认为星形细胞瘤发生播散较髓母细胞瘤多见,Plate等认为[3],脑胶质瘤一般呈扩散、浸润性生长,而不是实体瘤生长模式。低级别胶质瘤,如Ⅱ级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可长距离的扩散性生长,而不形成实体结界,这可能为术后的播散埋下了种子。本例亦为脑少枝胶质细胞瘤(WHO Ⅱ级),而且肿瘤的生长位置也易于发生播散。

综上所述,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原发灶手术时,尽量避免术中医源性因素的播散可能,而且对于患者术后放、化疗要适度,尽量减少播散的发生。

图3 脑肿瘤病理显示:胶质细胞增生,核分裂相,胞浆空染,部分胞浆嗜酸性,核偏位、弥漫片状生长,血管扩张、充血。符合少枝胶质细胞瘤(WHOⅡ级)诊断(HE×400)。

图4 瘤细胞排序密集,细胞核异型性小,核分裂像少,无坏死,血管增生不显著,符合脑少枝胶质细胞瘤(WHOⅡ级)诊断(HE×400)

参考文献

1 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74-975.

2 Bemstein J J,Woodard C A,Rutka J T,et al.Glioblastoma cells do not intranvasate into blood vessels[J].Neurosurgery,1995,36(11):124-132.

3 Plate K H,Breier G,Risau W.Molecular me chanisms of developmental and tum or angiogenesis[J].Brain pathol,1994,4(3):207-218.

上一篇:镇痛泵致尿潴留的发病原因与临床处理 下一篇:钩虫病22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