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为CBA职业化加一把油

时间:2022-08-18 11:45:01

外援:为CBA职业化加一把油

带来职业精神

外援给CBA带来最大的改变,不是精彩的扣篮表演,不是对抗强度的提高,而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发自内心的,特别强调自省与自觉,是高于利益之外的东西。在输球之后,人们经常会看到,本土球员一脸的无所谓,而外援却十分沮丧,这就是职业精神的差距,对胜利渴望程度的差距。

在早期的CBA,大部分球队遇上八一队,都是早早缴械投降,然而在1996-1997赛季,上海的外援萨乌留斯教会了队友战斗精神,在客场挑战八一的比赛中,身为升班马的上海挑战几乎不可战胜的八一,萨乌留斯一个人掌控着比赛的节奏,在防守中接连盖飞王治郅和李楠的上篮,进攻中他又晃过张劲松,硬扛刘玉栋上篮,完成2+1:随后他又隔着王治郅单手扣篮,整场比赛中看到的都是萨乌留斯的身影。最后上海队仅以2分之差败北,虽败犹荣。“那是我们那赛季的第一场球,原以为起码要输30分,没想到萨乌留斯站了出来。”章文琪对那场球记忆犹新,“说实话,那场球开始我也没准备拼,反正要输的。但是后来看到老外都在拼,作为本土球员还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那场球章文琪被萨乌留斯的敬业精神所感染,频频在外线投中三分球,尽管还是输了,“但是却有种骄傲感。”章文琪说。随后,上海队在萨乌留斯和章文琪的带领下打出6连胜,并且以升班马的身份杀入季后赛。至今,萨乌留斯仍被认为是CBA历史上最优秀的外援之一,这不仅来自于他的实力,同样来自于他的职业精神。

如果有人认为老外来CBA打球仅仅是为了挣钱,那就大错特错了。篮球对于外援来说首先是一种职业,他要对这个职业有起码的尊敬,其次,才能谈到是谋生的手段。

能体现这种职业精神的最鲜明的例子是“高德事件”,在2003-2004赛季,浙江外援高德亲口揭发了“CBA首例假球案”:在比赛前,高德称某俱乐部人员打电话给他,许诺将以高出浙江1.5倍的薪水邀请他下赛季加盟,并在第二天塞给他600美金要求他在比赛中放水,但高德在当晚的比赛中砍下36分,而后写了一份事件说明,检举诱惑其打假球的人员。让他做出这一切的动机很简单:“他们竟然让我打假球,我非常生气,所以要好好教训他们。”高德说,对于他这样一名职业球员来说,打假球就是一种侮辱。

尽管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但高德却实实在在地给CBA上了一课。有意思的是,最终让高德决定离开浙江的原因也是职业精神,“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支球队给我的感觉是缺少点生机。”在离开时,他说,“我们需要的是一批真正热爱篮球的年轻人,为荣誉愿意拼命的人。”

经过12年之后,外援所带来的职业精神给CBA带来的变化也显而易见,落后个10几分就放弃的场面少了,对比赛胜负无所谓的表情更少了,尽管其中少不了金钱的刺激,但和12年前相比,职业精神对于CBA来说不再是个陌生词。

带来亲和力

早期的CBA球员,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冷淡,在封闭的集训体制中走出来的球员,不知道要对媒体礼貌,不知道要跟球迷拉近距离。但外援们明白,球迷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他们会耐心地给球迷签名,而不是一边签名一边冷漠地看着其他地方;如果找他们合影,他们甚至会说谢谢;碰到脸熟的记者,他们会主动打招呼问好,会让人觉得他是你的朋友,而不仅是明星。

下面是一段关于外援罗德为吉林队征战完最后一场比赛的描写:“罗德静静地坐在队员休息室里,低着头缓缓地解下了黑色的护腕,休息室外‘东北虎——罗德’的叫喊声惊天动地。罗德的眼眶慢慢湿润了,他擦着眼角的泪水,休息室内气氛异常,‘你出去看看他们!’球友李爱军推了他一把,但罗德仍低着头,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房间里没有人再说话,休息室外的喊声仍在继续。罗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猛然站起身来推开门,将自己的9号战袍抛向空中,白色的主场球衣落在5名球迷手中时,差点被撕碎……”。

“一名外籍球员,如果仅靠场上的表现,是无法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的。”吉林的随队记者说。“罗德是吉林队最能调动球迷气氛,最能和球迷打成一片的人。球迷不把他当外援看,他是球迷最好的朋友。”

事实上,每一个跑CBA的记者都知道,外援是最好的采访对象,他们不会顾左右而言他,也不会冷漠地拒绝采访,每次他们都是热情洋溢地表达自己,自然而然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们懂得珍惜球迷的感情,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球员在对待球迷时的冷漠,不少国内球员在收到球迷的信后看都不看就直接撕掉。

精彩的表演和提升球队实力

含蓄、不嚣张是中国人的性格特质,在早期的CBA比赛中,很少看到扣篮这样精彩的画面,比赛的场面也大都比较沉闷。1996年,身高2.03米的詹姆斯让中国球迷眼前一亮——这个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外援不放过每一次扣篮的机会,他简直就是在肆虐篮筐。他飞跃椅子扣篮夺得CBA第一届全明星赛扣篮大赛的冠军的画面,依然是十年CBA最值得回味的镜头之一。而在辽宁征战了一个赛季之后,他又被江苏挖去打了一赛季——因为球迷需要看这样的表演,他让沉闷的CBA变得激情四射。

安德森在南部中锋张义头上扣篮的照片成为那个赛季CBA摄影一等奖,该照片的作者至今记得他捕捉的那个场面,“那是我亲眼见过的最精彩的扣篮。”长期拍摄CBA的他说。在那个赛季,不少球迷就是冲着安德森来看球的,“那时他几乎什么篮球动作都不会,就是能跳,只会扣篮,但是球迷爱看啊!”当时的江苏主教练徐强说,安德森经常在踏进罚球线后直接起跳扣篮,“确实精彩极了!”除了给球迷奉献精彩的表演,外援更大的作用是帮助球队提高实力,江苏的斯班瑟、查理曼德、北京的克里斯,吉林的罗德、广东的积臣,都很好的融入到球队战术体系中来,尤其是积臣,在广东落地生根,他不是CBA最出色的外援,却是最成功的外援。当然,对于一些球队来说,外援简直就是半边天,盖茨、高德、科尔曼……他们一打喷嚏,球队就得感冒。

暴露了管理漏洞

虽然外援是一批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人,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也会造就一些麻烦,最普遍的问题是这些外援难于管理,更难与球队融为一体。这些问题不但考验着球队主教练制定合理技战术的本领,更考验着球队的管理层是否职业化。

虽然是职业联赛,但CBA球队采取的都是传统专业队的封闭集训管理模式,习惯了走训制的外援是难以接受的,加上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长期的共同生活难免会有摩擦。2006-2007赛季初,山西外援拉希德殴打翻译固然牵扯到薪水的原因,但外援和本土球员以及俱乐部工作人员关系紧张却是个普遍现象,记者亲眼目睹的外援和本土球员动手事件就有多起。至于像云南外援李·本 森、江苏外援艾里克斯这样半路撂挑子的事件几乎每个赛季都会发生,外援不服从管理的现象越来越多,这让努力打造CBA健康形象的联赛感到很被动。如何能够更好地约束外援,同时通过物质刺激激励他们融入球队,是CBA的一个新课题。

近年来由于CBA采取对外援限薪制度,优秀外援在联赛中越来越显得奇货可居。在2004-2005赛季,篮管中心还是对外援问题持宽容态度,云南红河赛季初就发现他们在夏天选秀时选中的外援威廉姆斯因为有旧伤,根本不能用。于是,篮管中心宣布废除原来只能从训练营更换外援的规定,允许各家俱乐部自行寻找新外援,云南红河随即招来外援李·本森,他平均每场拿38.3分、16.3个篮板球。他一个人就顶半支云南红河,甚至让这支“升班马”成为一支劲旅。接着,升班马福建浔兴、河南济钢也开始更换外援。看着新军超越自己,跌入谷底的老牌CBA球队浙江万马、上海西洋也加入这场竞赛。而在更换外援中,限薪已经不具备现实约束力。这一度让外援在CBA的赛场上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随后的一个赛季,篮协严肃纪律,规定CBA球队严格执行限薪制度,CBA再也见不到本森这样的超级武器了。

2006年,外援月薪封顶是2.5万美元。这个金额别说和欧洲的豪门俱乐部竞争,相比我们的邻居韩国,都丝毫没有竞争优势。一些外援来中国试训后,转身跑到韩国打联赛,根本原因就是那边给的价码更高。篮协限薪的本意是好的,但如何在避免俱乐部花冤枉钱和提高联赛质量之间做合理的取舍,的确值得斟酌。

联赛不可迷失自我

高水平外援给我们带来精彩演出的同时,过分依赖外援导致的球队战术单调,致使年轻球员对中国传统小快灵战术抛弃,也成为一个问题。CBA的外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有身体优势的内线球员,另一种就是个人攻击能力很强的小个球员,很多球队因此省事:要么就把球交给内线强打,要么就是让小个外援拿球单干,总之,有一个优秀外援的球队,其他人就轻松多了。“现在的组织后卫,一到前场就找外援。”一位老球员半开玩笑的说,“视野和传球意识还没前锋开阔。”他认为,以前球队各个队员实力相对比较平均,更强调整体篮球,但现在有了个人能力突出的外援,使大家开始忽视整体篮球,球星战术越来越明显,“以前强调的是怎么跑动掩护找到空挡,现在强调的是怎么跑动掩护为某一个或者两个外援创造机会。”他说,一味地打外援这个强点客观上造成了战术水平退步。

此外,外援也让年轻队员失去了不少锻炼机会,尤其是本赛季的四节五人次规则,让年轻人更长时间地坐在板凳上。只有少数的成熟球队才会相对理智地去处理好这个问题一一既保证成绩、又保证年轻人的培养,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没有绝对实力的球队来说,都是个很难掌握的尺度。其实看看就知道,CBA12年,因为外援的存在,年轻人很难出头,仅有少数先天条件不错的球员在CBA中真正成长起来,而象94黄金一代那样的全面辉煌,却成为奢望。

责编 陶莽

上一篇:一场事先张扬的垒球比赛 下一篇:度“世界十佳”运动员评选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