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做法与对策

时间:2022-08-18 11:21:14

临泽县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做法与对策

摘 要:阐述了目前临泽县加快推进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做法及成效,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做法与对策

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适应“三农”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求。现就我县加快推进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几点肤浅认识。

一、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全面盘活农村资源的现实需要和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物权颁证的力度还不够大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虽完成了基础性工作,但事关千家万户的土地确权登记证书还没有发放。日光温室、养殖场区、果树经济林、冷链设施产权确权颁证虽已经开展,但证书的发放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2.产权交易的步伐还不够快

目前,产权交易工作虽已破题,但由于宣传工作还不够到位,各经营主体和部分农民对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产权交易工作还没取得突破性进展。

3.贷款融资的机制还不灵活

当前,影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还是各类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和金融部门贷款抵押之间的矛盾。由于“五权”证书还没有全面开展,评估机构和担保中心作用发挥还不够好,金融部门在贷款过程中存在顾虑,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还没有拓宽,影响了经营主体发展的积极性。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快推进农村资源资产确权到户

把农村资源确权登记颁证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丰富的农村资源取得“身份”,明确权属。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效保障。有序推进经济林、钢架拱棚、日光温室、养殖场区、冷链设施的评估和确权颁证工作,扩大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范围,促进农村资产资源权属明晰化,成为可流动的市场要素,为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融资提供条件。充分利用好国有农场资源,做好资产清理核算工作,确权明晰权属,以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以建立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有农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2.积极构建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在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确保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土地承包农户意愿,通过入股、托管、代耕、转包、租赁、互换等形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进入市场进行土地流转交易;探索推进土地股份合作,支持和引导土地承包农户以其土地经营权入股规模经营主体,改变土地经营的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种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积聚,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一是鼓励农户按照“市场主导、平等自愿、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原则,将其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农民变股民,按比例参与收益分红。二是选准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经营主体,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可经营性资产入股,进行股份合作,资产变股金,按股分红。三是对村集体资源合理评估其价值,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入股到有实力的经营主体,资源变股权,实行股份合作,形成“经营主体+村集体+基地”、“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基地”等为多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3.大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唤醒“沉睡”资源,促进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一是鼓励实力强、信誉好、有公益心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承载农村农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支持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有头脑、懂市场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就业,引领创办各种农业经济实体;积极引导农民技术员建立创业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旅游企业投资开发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一批主题突出、设施配套、科技含量高的现代休闲农业品牌示范区,带动现代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

加大各类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的股金,按照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集中投入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行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权,将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变为农户长期稳定的财产收入,建立了长效的农民增收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闲散资金、自筹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精准度。

5.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坚持涉农资金整合和投入方式改革并举,将整合后的资金更多的用于贴息、担保、风险补偿和保费补贴,以市场化的办法撬动金融资本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信贷、保险产品,推广“银行+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多样化金融需求。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地上附着物产权、林权、农村房屋产权、农业设施产权等产权抵押贷款方式,把农民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源。积极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分担化解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防控资金池,鼓励产权主体购买抵押贷款商业保险。

作者简介:刘晓刚,男,甘肃临泽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农业推广硕士,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植保植检和农业重大课题项目实施工作。

上一篇:黄瓜淋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小区试验总结 下一篇:浅谈玉米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