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鹰之心 志在高远

时间:2022-08-18 11:15:18

山鹰20年后再次翱翔山峰之巅

开场的攀登记录视频重现了山鹰小将们在雪线之上的点滴记录,其中有一张图震撼了现场的所有观众:一个人,一座山,一片天。“这是首次登顶的照片,今年是北大山鹰社的25周年,这张照片是我们对山鹰社25周年的献礼!”山鹰小将说,“此时此刻,没有了顶峰,因为这个时候,人才是顶峰。”各拉丹冬峰在唐古拉山脉中段,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的发源地。海拔6621 米,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为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冰川活动频繁,切割破碎,因而地形条件恶劣。

1994年,北大山鹰社登顶各拉丹冬峰,是首批实现首登长江源头雪峰壮举的炎黄子孙。创下了首登纪录。时隔二十年,山鹰再次翱翔山峰之巅,17名队员不负山鹰之志,再次成功登顶。

好事多磨 进山一波三折

“今年的各拉丹冬峰是2008年考斯库拉克后,山鹰社近年爬的最难的一座雪山,就连进山都是一波三折。”究竟有多曲折?2014北大骆驼登山队的队长张墨含向大家介绍了此次进山路上的重重挑战。

经过3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格尔木,在进山的路途中,却遭遇物资车的油桶意外开裂,后勤物资大部分被浸泡污染;之后青藏公路上两车相撞,大部队被阻隔了十个小时之多;进山前又收到通知,各拉丹冬所属地区由管辖,登山队在青海省拿到的登山凭证无效,队员们只好再次与自治区政府进行长达一天多的交涉协调,才得以进山;眼看还有一两公里到大本营,两辆牵引车却同时陷入沼泽,在超过5000米的高海拔,大家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拉出了车子……

“三块石头”、“五四操场”和真顶

作为最关键的攀登部分,攀登队长赵万荣做了详细的技术总结。

今年北大骆驼登山队选择的是各拉丹冬峰的传统路线(西北山脊路线),此路线技术难度较大。从C2营地开始,横切易陷区、陡雪坡、雪岩混合就不断出现,加之山体冰川消融,更是增加了危险度。所幸队员们选好路线、打好路绳,换鞋处选择了一个好切到冰川上的地方,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在攀登途中,队员们依次经过了 1994年首登峰的北大学长们所说的“三块石头”和“五四操场”。

所谓的“三块石头”,是陡雪坡后不远的一大块裸岩。裸岩左侧雪檐有崩塌可能,于是,队员选择了右侧较陡的雪岩混合地形。

雪岩混合后是一段横切裂缝区,约 200米。如此高处的裂缝区,让队员们高度警惕,没有踩塌进什么暗裂缝。

这些难点过去后,赵万荣介绍,后面有个非常大的雪原,就是“五四操场”。这段平坦的路长约 400米,能见度还不错,大家用结组的方式顺利通过。

重重险境后,是一片裸岩,一般认为这是顶峰标志。但此处其实是个假顶,从裸岩处沿一个非常陡的小脊切 10 多米才到达真顶,真顶处及过去的路段均非常危险。

7月16日凌晨3点,两名老队员和一名教练从C2出发,披星戴月而行,终于在早上7:52成功登顶各拉丹冬峰,成为首批登顶队员!18日早上8点,第二批4名队员登顶各拉丹冬峰。20日,最后一批登顶成功并从顶峰安全撤回大本营。

而今年队伍组成中,女生相对较多,成为了山鹰社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本次攀登发挥的不小作用,赵万荣为这些“女汉子”点赞。

后勤有保障 垃圾“零容忍”

本次攀登活动自6月27日从北京市出发算起,至7月27日返回北京,共历时整整一月。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后勤工作至关重要。后勤队长汪子冲告诉大家,队员们秉持节约吃饱原则,说到“节约而非吝啬、快乐而非苦逼”,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登山队实现了对垃圾“零容忍”的环保攀登模式,出于环保考虑取消了洗洁精和肥皂,用沙子、淘米水、丝瓜皮等洗碗洗锅,用皂角粉来洗脸洗衣,如此细致考虑,赢来在场观众的一片掌声。

本次攀登延续着山鹰社自主攀登的传统,队员们丰富了雪山经验,也开拓了视野。代表队员上台发表了感言,有队员说,其实登山无需冠冕堂皇的理由,攀登本身就是目的:“是一场专注内心的修行。”还有队员表示,喜欢上那种和大自然、和山亲密接触的感觉,喜欢山鹰社这个团队,和这群小伙伴们在一起很开心。

赞助商CAMEL骆驼推高端产品

作为北大山鹰社战略合作伙伴,CAMEL骆驼户外事业部负责人万光宇在报告会上对山鹰社今年的成绩表示了祝贺和肯定,对山鹰社未来的登山活动寄予了美好展望。他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化与山鹰社的合作,共同为中国的户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据悉,CAMEL骆驼为本次登山活动提供了全部资金和全套专业户外产品赞助。

北大山鹰社建社25年中的第31次雪山攀登,让青春活力的北大骆驼登山队队员们士气满满。相信在成功挑战高海拔的极限之旅之后,山鹰之子将勇猛挑战更多的人生高峰。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视觉多维呈现方式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言之有理,落笔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