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撤并的思考

时间:2022-08-18 10:15:56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撤并的思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其中农村中小学成为改革的主要对象,而撤并农村中小学是最主要的手段。通过一系列的农村中小学撤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其撤并过程中也产生了种种弊端,如上学距离增加、家庭负担加剧、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善、学生身心健康受侵害等等。如何做到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学校撤并;反思

农村中小学的撤并是针对一些办学条件较差、人口较少、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等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目的是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保证每个农村孩子受到优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项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进行,到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以后,全国大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撤并工作得以更深入推进和广泛铺开。根据统计显示,1998-2008年我国共减少33.34万所小学和1.38万所初中,平均每年减少3.16万所学校(包括3.03万所小学和0.13万所初中),并有愈来愈大的趋势。

一、农村中小学学校撤并的背景

1 税费改革:农村中小学撤并的直接原因

税费改革前,乡镇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的主要来源,包括县乡财政拨款、教育学杂费、教育集资等。由于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学杂费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2001年,国家开始实行税费改革,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法律上取消了教育集资和教育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由“以村镇为主”到“以县市为主”的转变,但国家层面上的投入机制并没有相应地配套起来,农村中小学的资金来源渠道骤然减少,部分县市的财政紧张,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普遍缩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希望通过撤并部分农村中小学来减轻财政压力,实现集中办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形成规模办学效益。

2 优质教育:农村中小学撤并的内在动力

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双基”的目标基本实现,开始追求“教育质量”。但我国农村的中小学还存在很大缺陷:硬件方面,学校教室陈旧,危房众多,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软件方面,教师缺乏,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管理混乱,一切都与城市教育有着天壤之别。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通过学校的撤并,使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当地建设和教育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3 人口减少:农村中小学的撤并的客观要求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出生率大大降低,青少年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比重,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了6.3%;与1982年普查数据比较,下降了17%,并且人口数量下降超过一半,开始接近低生育率的日本。农村中小学生源的急剧减少,许多学校人数不足,甚至出现根本无学生可教的局面,因此撤并一部分规模小的学校就成为客观要求。

4 城镇化:农村中小学撤并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空前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涌入城市,许多子女跟随进城,随着国家对打工子弟入学政策的放宽,许多农村子弟就实现了城市就读,这样又加剧了当地农村中小学生生源的减少。当年那种“村村办小学,乡乡有中学”局面已经跟不上现在城镇化的脚步了,进行对农村中小学的撤并也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中小学撤并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农村学校的撤并工作,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广大农村学生受到了优质教育,维护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但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1 学生身心安全受到影响

原有学校的撤并,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学生上学距离的增加,特别是偏远地区,学生上学要一天多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路程,其中多数是山路,还有的要攀山越岭,学生的体力受到了严重考验,安全也无法保证。虽然寄宿制学校避免了这种麻烦,但大多数寄宿制学校条件十分简陋,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寄宿学生日趋低龄化,自理能力较差,受条件所限学校很少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儿童心理教师更是鲜有,缺乏父母关爱又没人引导,很容易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2 家长教育负担加重

农村中小学撤并后学长教育员担加量,一方面是因上学距离变远乘坐交通工具而产生的交通费用,另外一方面是学生住宿所产生的食宿费用。对于午餐来说,即使餐费再便宜,再加上交通费用,每月亦需开销百元以上;寄宿学生的开销就更大,诸多费用一年下来至少千元,多则几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家庭来说是很大的一笔开支,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不堪负重而辍学。

3 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撤并后学校的学生集体进入新学校,新学校的规模陡然加大,相应的班级班额突增,很多班级从40人增加到60、70人,甚至出现80人以上的大班额。班容量的扩增带来管理难度的加大,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设施,多数学校专职管理人员稀缺,现有管理人员又多数是家属或原先退休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经验,住宿和餐饮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任务更重了,除了教学,学生的吃饭、住宿、生活都要操心,这极大地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反思与启示

1 要规范学校撤并的程序性

我国尚未有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法律标准,各地的学校撤并缺乏科学依据,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经常因为学校撤并问题,与当地村民、学生家长容易产生争议。因此除了应有科学的标准,还应充分听取民情。在学校撤并前,举办听证会,广泛听取教育部门、专家、村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确保学校撤并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2 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

为了避免学生长距离的跋涉,又让儿童不长期远离父母,配备校车就很有必要,校车应常检查,确保安全合格,手续齐全;寄宿制学校要保证住宿条件安全、宽敞、安静、整洁,方便学生上课和作息;学校要严控食品质量安全,注意学生成长的营养需要,还要加大对学生就餐的补助,确保学生吃得起、吃得放心、吃得营养。

3 要加大教师的配备和培养

无论是教师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撤并后新学校的需求,配备足够的教师数量,包括任课教师和心理教师,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无论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缓解教师的压力都是有益的。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特别偏僻地区,我们要分配优秀教师帮助提高教育水平,保留学校或教学点,不应搞“一刀切”撤并,这才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的“宽容”绝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有过错的学生给予理解、宽容,给其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使其改正错误。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应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在刚走入教师岗位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我总是被眼前的工作弄得焦头烂额,心情也比较烦躁,面对学生犯下的种种错误时,经常只是十分严厉地批评。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一进教室,一个小组长就拿着小本前来报告,说早上王浩没有交作业。因为他以前已经有好几次没有完成作业了,就在前一个星期刚跟我做完保证,这周上学就食言,老毛病又犯了。于是,我很生气,二话没说就把他喊到前面,“上周刚保证完,又犯了,加倍罚写。”当他对我解释说作业忘在家里的时候,我更是火冒三丈,大声训斥他说:“不写作业也就算了,还撒谎,你真是无可救药了。”听了我的话,他好像并没有知错悔改的意思,只是又重复了一遍刚刚说过的话。此时的我根本不会相信他,更不要说原谅他。就在我要继续批评他的时候,班长站起来告诉我,王浩是和他一起写的作业,并且还是他帮着检查的。听到这,我意识到是自己冤枉他了,思量了片刻后,我对他说:“对不起,这次是老师错怪你了,不过你忘带作业同样也是没有按时交啊,下次不要再忘带了。”听我这样一说,他放声大哭起来,眼泪雨点般地往下掉,嘴里还说着:“老师,我错了。”想想我刚才那样训斥,他都没有掉一滴眼泪,现在就因为我一句理解的话语却使他放声大哭,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理解万岁”。

在一年前的一次作文训练――《说说心里话》中,班里平时最不爱学习的李淼在作文里这样写道:“老师,有一句心里话,我一直都不敢说,那就是我很不喜欢你。因为你每天都管着我,还让我写那么多的作业……”看到这些话,我惊呆了,也很生气,心想:自己每天牺牲那么多的时间来辅导他做练习、写作业,他不但不领情,还说出这样的话,怎么能对得起我呀?以后不这样去管他了。可又想:李淼毕竟是个孩子,做老师的可不能和孩子计较,既然他对我有成见、有误会,就说明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好。于是,我认真地对自己进行了反思。

放学后,我把李淼一个人留了下来,他头也不抬地走到前面,好像已经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我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老师看了你的作文,觉得你写得挺好的,而且还很诚实,真的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可是,你想听听老师的心里话吗?”他先是有些迟疑,然后又点了点头。我接着说:“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本应该像班级里其他孩子一样,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在课余的时间还可以协助老师帮一帮班级里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可是你总是完不成作业,这样不但帮不上别人,还总是需要老师来帮助你。再说。你是一个男子汉,就应该懂得自己的责任是什么,爸爸、妈妈上班要认真地工作,老师上班要认真地教你们学习知识,那你上学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责任呢?”听了我的话,李淼点了点头。我接着说:“你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以后,咱们可以互相监督,我会尽量做一个负责的好老师,也希望你会做一个负责的好学生,这样才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听了我的一番话,李淼的额头沁出了汗珠,脸也红了。我看得出他很后悔,一定没有想到我会这样对他。我便趁热打铁,拉起他的手说:“其实,老师知道,你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只是以前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放心,以后老师还会像以前一样帮你,就是不知道你喜不喜欢?”他马上点头,说:“喜欢。”就这样,在后来的日子里,李淼做作业果然自觉了许多,即使偶有犯错的时候,也能够欣然接受我的批评指正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在教师节那一天,他送给我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虽然里面只简单写了一句“老师,节日快乐”,可对于我来说,却胜过了千言万语,更重要的是他变得懂事了。

如果把学生比作幼苗,那么理解和宽容便是肥沃的土壤,可使学生茁壮地成长。宽松的环境可以让心灵更加健康地发展。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充满信任的宽容,都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

上一篇: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山西传统文化教育在太原理工大学中区幼儿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