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

时间:2022-08-18 09:30:29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

摘 要:采用自编《五年制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1 219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六个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超越、人际、情感、公正、节制、认知,且各维度年级差异显著;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中,护生发展最好的三项为心灵触动、合作力和宽容,最差的三项品质为谦虚、创造力和领导力。针对结果,提出了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生 积极心理品质 发展差异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93-03

积极心理学主张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让他们学会建立优质生活[1]。其核心概念是积极心理品质,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特质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是幸福人生的奠基石[2]。五年制高职校的生源以综合素质中等偏下的初中毕业生为主,中学时代他们体验了更多失败的滋味,自卑、厌学、人际交往困惑、缺乏学习动力都是常见问题[3,4]。处于青春期中后期,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容易产生诸多心理冲突。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特点,亟需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从消除心理问题转向保护、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增进其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调查某卫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 219人,男生24人,女生1195人,年龄14~21岁,平均(17.11±1.62)岁。一年级237人,二年级243人,三年级251人,四年级241人,五年级247人。独生子女908人,非独生子女311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五年制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该量表以官群等[5]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100题版本为参考,经过初测后,提炼出58个题项,包括6个维度15项品质:(1)认知维度,包括创造力、求知力、思维和观察力;(2)情感维度,包括真诚、执着;(3)人际维度,包括爱、友善;(4)公正维度,包括领导力、合作力;(5)节制维度,包括宽容、谦虚、持重;(6)超越维度,包括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内容效度良好。

1.3 研究程序

采用统一指导语和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1 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219份,有效率93.77%。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总体状况

描述统计结果显示,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超越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和认知维度(表1)。单样本t检验显著高于中数3,说明高职护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良好。15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描述统计结果表明,发展最好的三项为心灵触动、合作力和宽容,发展最差的三项为谦虚、创造力和领导力(图1)。

2.2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年级差异

表2显示,随着年级升高,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呈逐年递减趋势,所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根据LSD检验结果,一年级在认知维度上仅显著高于四、五年级,在其余五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二年级在除认知以外的其他维度上显著高于四年级,而在人际、公正、节制、超越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三年级。三年级在人际和节制维度上显著高于四年级。四年级在人际、公正、节制、超越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五年级。五年级在所有维度上均显著低于一、二、三年级。就具体品质而言,一年级新生在执着、爱、友善、合作力、谦虚、持重、心灵触动和信念希望等八项品质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五年级则在爱、合作力、心灵触动和信念希望这些品质上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年级,在谦虚、友善和持重等品质上显著低于一、二、三年级。

2.3 独生与非独生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在认知(t=2.38,P

3 讨论

3.1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整体状况

该调查显示,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六大维度平均分均高于中数3。各维度从高到低的水平依次为超越、人际、情感、公正、节制、认知,这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6]及本科护生[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合作力和宽容,发展最差的三项为谦虚、创造力和领导力。很多高职护生学习上失败体验多,专业选择亦非自愿,入校后对护理专业兴趣不浓,对学习缺乏求知力和好奇心,全靠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对谦虚谨慎、领导能力、合作精神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7],不利于护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3.2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年级差异

该研究发现,随着年级上升,护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呈现总体下降。在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中低年级在多个维度上显著高于高年级。除认知维度外,高职一年级在其他五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在执着、爱等八项积极品质方面,新生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而五年级在所有维度上均显著低于一、二、三年级;在爱、合作力等多项积极品质上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因此,需格外关注高年级护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越是高年级越应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3.3 独生与非独生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差异

独生护生的认知、公正、超越等维度,以及创造力、求知力、爱、合作力和信念希望等品质均好于非独生护生。这可能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独生子女的父母把全部精力和资源放在唯一的孩子身上,使他们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有更好地教育条件,参与社会活动机会更多,与同伴合作也多,见识更广,思维更活跃,心态更积极,审美能力也更强。但独生子女多受父母宠爱,不够谦虚、谨慎,自制力差,因此,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高职护生节制维度不够理想。

4 教育建议

4.1 全面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则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因为每个人都有积极成长的能力,这对饱受挫折的职校生尤为重要,应尽快在职业学校普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制高职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她们在学习、情绪、交友、就业等方面更易产生心理冲突[8],应采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主题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心理品质,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护患关系紧张的社会背景下,要格外重视护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关爱他人、谦虚谨慎和团队合作的品质,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全面开设积极心理健康课程,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体训练等,使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我。

4.2 重点培养薄弱品质

该研究发现,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认知维度发展最差,发展最差的三项积极品质为谦虚、创造力和领导力。为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努力提升学生的薄弱品质。例如:针对学生偏弱的创造力,学校应开展各类创新活动,通过艺术节、创新竞赛、演讲、征文、辩论等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意志力、自信心等。鼓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这些活动,锻炼领导力、合作力和沟通能力[9]。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想象力、记忆力等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求知等认知能力[10]。

4.3 营造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的积极品质培育体系[10]。通过专家讲座、家长委员会、网络等平台,向家长广泛宣传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共同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加强校院合作,让低年级学生到医院认知见习,激发专业学习热情;请临床护理专家来校作就业指导,让高年级学生了解岗位需要,认清自身优势,树立信心,弥补不足,抱着积极的心态踏上临床岗位。与医院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实习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状况,对薄弱环节加强指导,使他们愉快地度过实习期。

5 结语

护理工作与群众生命息息相关,护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11]。全面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对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Peterson,著.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0-40.

[2]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31(5):41-44.

[3] 成秀梅.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2.

[4] 喻正宾.职业学校新生入学心理初探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19):197.

[5] 官群,孟万金,John Keller.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4):70-76,87.

[6] 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7(11):40-45.

[7] 郭玉芳,张娜,张静平.护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52-55.

[8] 周丽琴.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7(2):44-47.

[9] 吴悦双,梁明骅.浅谈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3(11):82-83.

[10] 渠慎霞.浅论职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 2005(20):27-28.

[11] 马腹婵,吴珊珊,杨晶,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况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7):97-99.

上一篇:关于加强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下一篇:混凝土养护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