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遍学习法”新用

时间:2022-08-18 08:16:18

“三遍学习法”新用

摘 要:茅盾提出的“三遍学习法”,对于我们阅读大有裨益。事实上纵观整个学生的学习,它同样适合于别的科目的学习。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三遍学习法”的新运用。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作业减负,提高文化成绩。

关键词:三遍学习法;知识点

“三遍学习法”由来已久,茅盾曾经有过论述。不过茅盾的“三遍学习法”是就阅读而言的。他说三遍学习法,就是说在读文章时,至少要读三遍。采取粗精结合、学用结合的消化式阅读。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它不仅仅适用于阅读,同样适用于别的科目的学习。因而,在这里“三遍学习法”的概念有了扩充。

有人曾说:茅盾的三遍学习法,对于各类文章和书籍的阅读学习都非常适用,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将会得到很大收获。纵观教学亦如此。在此谈论的“三遍学习法”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文章的阅读了,也包含了在学习所有功课上的运用。“三遍学习法”用在学习上是这样的,第一遍,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懂新授知识;第二遍,学生在课余时间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第三遍,教师以检查的方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补差补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事实上,这里所论述的“三遍学习法”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由初识到运用再到补全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通过花费较少的时间,做较少的练习,彻底掌握知识点,实现学习的高效。

“三遍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对同一知识点学习三次,且这三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他知转化为自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三遍学习法”的这三个环节是依次进行的,不可以跳过其中任何一个,也不可以打乱次序随意进行。同时,在实施这三个环节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做扎实做到位,方法要得当,题量要适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习的高效。

一、充满兴趣,做好初识,弄懂知识点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课程,只要学生对之产生了兴趣,就会对这门功课充满热情,会下工夫去学。因而,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时,使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异常重要。比如说,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中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是特别枯燥的,别说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就是语文教师也觉得讲起来了无兴趣。但语法知识是修改病句的基础,也是文言文语法知识的基础,对于表情达意的准确性也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让枯燥变成有趣,深深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弄懂知识点,真正意义上学得会掌握得好。

在学习修辞时,可以以精彩的广告语入课,吸引学生走进现代汉语语法课堂。比如学习谐音,可以用蒙牛心花样冰淇淋的广告语“心花样就是要新花样”来入课。这则广告利用了同音字词自身的特点,构成了特有的修辞功能,语言含蓄婉转,使受众记忆深刻,也是学生对谐音的修辞格产生兴趣,对修辞格有兴趣,自然而然地学习起来就会劲头十足。

入课讲解是学习知识点的第一遍,这一遍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抓住学生的心,恐怕以后学生很少再会对此产生兴趣了。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一定要创设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不自觉地走进课堂,无意识地对该知识点产生兴趣,渴望弄懂该知识点。

二、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

课堂上,学生可能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点都明白了,但这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学到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下让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就显得必不可少了。第二遍很好地解决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刚刚学过知识点不可能瞬间遗忘,带着对知识点的理解去独立完成作业,不仅有及时复习之效,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直观性的题目设置要多于隐性的,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在学完了句子成分划分之后,课下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能上来就整出几个复杂的句子来,这样学生有可能被蒙住,没有勇气往下做了。给出试题的难易程度要逐级上升,使学生一步一台阶的牢牢掌握好知识点。比如上来就让学生划分“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的句子成分,多数学生可能会放弃。所以第二遍的问题设置要恰到好处,巩固一定要实现预期目的。

三、教师及时检查效果,进行补差补缺,完善知识点

众所周知,学生学多少不一定能运用多少,同时,一个知识点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任何作业的设置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及时对学生所独立完成的作业的检查,就成了补差补缺完善知识点的好策略。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定会在每一节的前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抽查,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据此再做出相应的完善。抽查不能只查看好的,或者是不好的,这样会向走极端。也不能仅仅查看某一个知识点的某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这样会有局限性。要面向全体,问题要经典,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少做作业的情况下,广泛并逐级完善学生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全盘内化,同时,也照顾到其他没有学好掌握好的学生。

比如比喻,很容易和拟人、类比相混淆,如何不能够把握其实质的话,很难真正意义上解决有关比喻的一切问题。因此在检查时一定紧扣比喻的实质――两物具有相似性,再进行比喻类型的区别,且要举例佐证。这样就不至于对比喻、拟人、类比的判定模棱两可了。

“三遍学习法”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可谓是精简而全面。它不仅节约了许多了时间,给学生减了负,同时,也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提高有效性学习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学)

上一篇:健胃消食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下一篇:中英学术语篇中的情态附加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