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健康分析

时间:2022-08-18 08:07:50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健康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50例心室感知心室起搏抑制型(VVI)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进行独立地测评、分析。结果: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比术前心理问题有所改善,尤以恐怖更为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P

[关键词] 起搏器;治疗;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3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b)-136-02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in the patients implanted cardiac pacemaker

ZENG Xiaochuan

(Department of Inter Medicine, the Changjiang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atients implanted VVI cardiac pacemaker. Methods: The 50 patients implanted cardiac pacemaker and 5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fulfilled the 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 independently and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fre-inplanted, the mental health was improved, especially in phobic anxiet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group were still marked mental obstacle, the scales of somatization, anxiety, depres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P

[Key words] Cardiac pacemaker; Therapy; Mental health

精神卫生是精神卫生状态和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1]。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广泛地用于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该项技术已成为心脏病学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以及起搏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无可质疑起搏器治疗对患者生命的维持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均有积极的作用,但起搏器植入治疗后患者心理卫生状态如何其文献报道较少,本组资料探讨起搏器安置后患者心理状态,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心理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3年8月~2006年5月在我院内科收治的心率过缓患者50例,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7例,均无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男33例,女17例;年龄38~70岁,平均(63±11)岁;均植入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6~65岁,平均(60±9)岁;无器质性及功能性疾病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两名经过充分准备的医师全面负责评测,评测前,由负责医师把评分要求对受试者说明,然后让受试者独立地评定。对于文化低者可由医师逐项念,并以中性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方式把问题告诉受试者。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对患者术前3 d、术后第6个月以及对照组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分为9个症状因子和总均分,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 10.0对起搏器植入前、后以及术后与对照组间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术后与术前相比

术后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均分比术前低,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起搏器安置前后患者SCL-90评定结果(x±s,分)

2.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起搏器术后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外,余均有明显差异(P

表2 起搏器术后患者SCL-90症状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x±s,分)

3 讨论

SCL-90可反映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心理健康水平,其效度系数在0.77~0.90,其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目前国内研究者已普遍应用于多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测定[2]。SCL-90因子分如果达到3分以上者,认为可能存在明显心理问题[3]。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同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结果表明,尽管起搏器安置后比安置前其心理问题有一定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为主,植入心脏起搏器前有更多的患者存在恐怖心理,但植入起搏器后则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安置心脏起搏器后晕厥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有关。起搏器植入后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的心理障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患者过高地估计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时,对起搏器治疗产生疑虑,导致焦虑与抑郁;②部分患者在意起搏器的使用年限,担心到期后会发生意外情况而出现焦虑不安,并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③由于起搏器参数的设定未能更好地与患者自主心脏节律协调,亦是导致焦虑、躯体不适的原因之一[5]。

起搏器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术后患者仍有上述心理障碍。因此,在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的随访过程中应积极向患者介绍起搏器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治疗作用方面的常识,注意事项,同时应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及护理[6]。

[参考文献]

[1]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435-1438.

[2]张明国.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7.

[3]金华,吴文源,张明圆.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260-261.

[4]张明旭,杜修海,胡静冷,等.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状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2):111-112.

[5]王苏加,徐冬玲,潘秀荣,等.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3):257-258.

[6]徐冬玲,马承恩,王苏加.定期随访和起搏器参数程控对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8):781-783.

(收稿日期:2009-11-17)

上一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 下一篇:医院职工体检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