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8-18 07:54:25

充分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84-02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想必这句话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教材是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但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多角度、多途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现实性、挑战性、探索性与人文性,赋予数学学习材料以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发展情感,生成智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谈谈自己关于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一些认识。

一、优化整合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知识的理解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而隐藏在教材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去挖掘、去查找。

例如,我在教学“分类”这节课时,仔细研读教材,发现教材所展示的超市情境图的目的,是既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类”思想的运用,还要让学生体会分类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类的作用,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情境:小猫、小狗的超市开张了。小猫的超市门庭若市,而小狗的超市却门可罗雀,就连准备走进小狗超市买东西的袋鼠阿姨看了两眼,也摇摇头走了。老师这时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动画片的直观感受下,学生的求知欲立即得以调动,他们迫切想看看超市里到底是什么样,两个超市到底有什么不同。原来小狗的超市里的东西摆得乱糟糟的,而小猫的超市的货物分类整齐,摆放得井井有条。于是,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不用老师的任何语言,立即明白了分类的作用,从而使这一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非一种外部的驱动。接着再播放超市画面的录像中,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作用和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中的情境,同样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分类的意义。但是改编后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更突出的效果。

二、灵活引进生活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校园环境中学习、玩耍,快乐地成长,我们要充分运用校园环境资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比大小、轻重”时,结合本校有一个可供200多名学生用餐的食堂,将教材中出现的情境变成实际的厨房,让学生走进学校的厨房,学习这一内容。整节课中学生观察、比较的都是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蔬菜等,兴致很高。教师让学生在“看一看”“抱一抱”“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中掌握比较大小、轻重的方法。在动手实践、经历体验中探讨了“三个篮子大小的比较”“大的东西是不是比小的东西重”“三种物体轻重的比较”等问题。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明确教材中的知识要素时,没有拘泥于课本例题,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引发了数学学习的内驱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2.有效利用社区、家庭数学资源

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由于新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

如让学生调查家庭中一周丢弃废塑料袋的情况,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到附近的银行调查有关利息的知识,课上进行交流;让学生调查本地近四年来房价的变化,然后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唤醒学生的人口、资源、环境意识。

3.合理开发媒体、网络数学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计算机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冷落了课本,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只图热闹。对教材的处理要坚持尊重、用好、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及时捕捉意外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统课堂教学将教学资源狭窄地限定在教科书和教参之中,过分地追求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的完整性,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的联系,无形地将自己封闭起来。动态生成型课堂倡导树立大教学资源观,主张将教材、教参等基础性资源与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的课堂活动等生成性资源,以及课堂与社会、自然等素材型资源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资源生成,使课堂真正变得开放而有活力,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巧用差异资源

儿童的“学习差异”往往是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比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时,教师出示:25?4,提出怎样算简便?谁能说出运算的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上台板演,并说出了以下的算法:(1)25?4=25??1=l00ll=ll00,我是把44分解成4?1,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25?4=25祝?0+4)=25?0+25?=1000+100=1100,我是把44分解成40+4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3)25?4=25?祝?4?)=100?1=1100。这时有学生对第(3)种做法提出了意见,说这种做法不对,算式中多出了两个4。做题的学生却坚持说是正确的,但又说不出理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利用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的大小不变,计算简便了。接着提出你们还想创造更多的方法吗?请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又得出了以下的方法:(4)25?4=25??2=50?2=1100。(5)25?4=25???1=50??1=100?1=1100。这里教师关注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设计了开放的课堂环节,不同的学生对于“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进行各自的理解,这一动态教学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由学生的学习差异生成新的教学过程,使课堂再现勃勃生机。

2.妙用错误资源

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生成性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展示学生思维风采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错误资源转化为新教学资源,从错误中不仅可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启迪学生调整思维方法,从而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也可使其他学生在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提高反思智慧水平,同时有些错误也是课前难以预设到的,这些错误信息也就能生成一些新的学习目标,为师生展开新的探究提供新的方向。

3.巧设“陷阱”,让“矛盾”成为新的学习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应当绝对可靠,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是一片广阔而崭新的天地,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每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的。身边处处有资源,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性与个性,使课堂教学富有弹性,使课堂教学既高效又优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教师积极地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有效教学资源,我们的课堂必定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天地。

上一篇:煤矿职工培训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74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