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素质的村村大学生应用型人才

时间:2022-08-18 05:57:40

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神经内科专科医生素质的村村大学生应用型人才

摘 要: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由此也引起了业界对医疗人才的培训模式的探索。大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工作的主力军,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临床实践知识掌握水平已成为当今教学工作重点。本文从传统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入手,全面分析了以全新教学模式为重点的新型村村大学生培养方式,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学模式;大学生;应用型人才;神经内科;专科;素质

伴随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给神经内科专科教学模式提出了考验。面对这种时代背景,传统的神经内科教学模式严重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和社会需求,出现了众多的缺陷与弊端,因此对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必然。这里我们在传统神经内科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了探索,旨在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自主学习能力且懂得团队合作的村村大学生应用型人才。

1 传统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模式概述

医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社会科学之一,它是人类观察、处理健康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行为方法,是人类特定历史阶段对医疗工作给出的整体认识。神经内科与传统的医学模式相比较,它有着专业性强、难度大且风险系数高的特征,这也对医学工作者的素质与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们对医务人员的素质与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还要求,这也给医学教学模式给出了新考验。面对这种要求,传统神经内科专业的教学方式表现出的局限性变得越来越明显,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做简单阐述。

1.1 教学课程体系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神经内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未曾将现代科学技术全部容纳到其中,整个教学工作也仅仅是以系统教育为重点,而忽略了学生以及学科之间的交流。可以说,传统的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是以文化基础课程为核心,以医学理论知识为重点、以专业知识为关键的教学流程,而对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少注重,同时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也比较短,造成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更有甚者连基本的与患者沟通都无法做到,使得患者病情得不到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在新世纪,面对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复杂的患者,这种教学体系的局限性就表现的十分的突出,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给神经内科学生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方面

在传统的神经内科专业教学工作中,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生物学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因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而引起的神经内科疾病的病情越来越复杂,而传统的医学诊疗手段面对这种情况经常会措手无忌,导致不少病例出现了漏诊、误诊的现象。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是因为当初学校教育普遍以患者的病情预防为重点,忽视了人们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导致了该专业病例诊疗中出现错误。

1.3 传统教学模式方面

在过去的神经内科教学工作中,大多工作人员采用满堂灌、填鸭式以及板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内容以及分配情况,看似给予了学生大量的临床知识理解时间和积累方式,但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却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优越感,无法及时的与患者交流,也谈不上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要求,为患者病情治疗带来影响。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都只重视病情的观察与治疗,很容易忽视患者心理、所处环境方面的困扰。

2 全新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专科教学中的应用

2.1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

虽然传统的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了大量的神经内科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因为动手能力差等原因很难为城市医院所接纳,同时个人又不愿意去农村等卫生机构,造成就业状况较难,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原因与农村的卫生机构条件差有一定关系,与待遇低也有一定关系,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且缺乏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也不能良好的适应农村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机构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队伍人员,以建立一支全科医学的卫生服务团队,体现出了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

2.2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必然性

现代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模式需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逐渐转变,而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因素进行疾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1世纪的生态医学模式迫切需要传统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需要培养出具有相应思维方法、知识结构体系、教育方法、广阔视野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患者进行诊治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状况、精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3 现代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方向

3.1 现代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的观念转变

现代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下,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态医学观,对于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有准确的认识,从理念和行为上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从传统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采用创新思维全面审视整个医学领域的情况。

3.2 现代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主体是教师。高素质的人才是在良好的教师教育的引导下产生的,没有创新型教师的辅导不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3 现代神经内科专业教学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再是简单课程的删减,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对课程进行整体整合,以社区为导向,增加各种医学教学的内容,更新全科医学教学理念、服务模式、基本原则、临床思维、治疗方法、医患关系、人际沟通能力等,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进行观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实习基地拓展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可以改变目前医学教育模式现状,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芹,李兆松,张怀斌.论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疗机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5).

[2]黄河浪,吴磊,鲁琴宝.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

[4]赵同领,曹云飞,柳亮,陈金梅,李颀.医学教育模式的演变及其动因[J].卫生职业教育,2011(21).

上一篇: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高校附属医院收入管理 下一篇:浅析楼宇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