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6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8 04:10:51

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6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6例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保暖﹑吸氧﹑供能﹑防治感染﹑维持血糖正常﹑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28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M-1静脉注射,并定期观察和随访。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神经节苷脂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2-0087-02

Observation of ganglioside(GM-1) on curative effect the 56 patients pretermture infant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ZHU Yun XIE Guiy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Yongche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Yongcheng 47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anglioside(GM-1) on preterm infant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Methods A total of 56 cases diagnosed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anifested as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in preterm infa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f 28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warm,oxygen,energy supply,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s,to maintain normal blood glucose,maintenance of water electrolyte acid-base balance,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herapy.Ganglioside was add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plus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term infants;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Ganglioside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和共济失调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达90‰。早产儿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变化与足月儿不同,其侧脑室周围深部脑白质区有小的﹑白色不透明区或灰白色小结节,常呈对称性分布,此病变称之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1],是存活早产儿出现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所以,正确判断和积极有效地治疗早产儿PVL,尽量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PLV的治疗尚存在争议[2],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对确诊为PVL的早产儿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早产儿 169例,确诊为缺氧缺血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早产儿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胎龄29~32周31例,33~37周25例。出生体重1 500~2 500 g 28例,0.05)。56例患儿均随访1年。

1.2 临床表现

5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脑干功能的改变等。头颅B超检查在冠状位中表现为脑室周围呈双侧对称性强回声反射,即双侧侧脑室前脚外上方呈现特征性的倒三角形强回声区,在旁矢状位表现为侧脑室外上方或侧脑室周围呈强回声反射即诊断为PVL[3]。但PVL早期临床表现不太典型,超声检查容易漏诊,而弥散加权核磁成像对PVL早期诊断有特异性,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呈高信号,ADC值降低,MRI示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4]。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暖、吸氧、供能、防治感染、维持血糖正常、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正常脑代谢等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出生后3 d开始加用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3540)20 mg/次,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连用10 d,间隔10 d再连用10 d,共3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3个疗程后与对照组同时复查头颅B超,超声检查显示脑白质回声正常且无囊性改变者为有效,发现脑白质呈囊性改变或脑室扩大﹑变形者为无效。弥散加权核磁成像检查显示病灶吸收或消失为有效,呈囊性改变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 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4.29%;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32.14%,表明两种方法治疗PVL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1 两组有效率、后遗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大脑的自主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缺氧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减弱或消失,脑的血流灌注完全随系统血压的变化而波动,脑血流出现低灌注或过度灌注。特别是早产儿大脑大动脉的长短分支发育不全,胎龄24~28周的早产儿较胎龄>32周的早产儿更易发生PVL。另外,早产儿脑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含量较高,胎龄愈小含量愈高,而少突胶质细胞对缺血性损伤存在着先天易感性,这也是诱发PVL的原因之一[5]。缺氧缺血后脑的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氧自由基形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谷氨酸堆积,炎症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等,这些因素对脑细胞有严重的损伤作用。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常见形式,而PVL则是脑白质损伤的最严重表现,随着早产儿成活率的日益提高,脑瘫的发生率并未随之减少[6]。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产儿,入院后给予头颅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筛选出有PVL特征性超声影像学表现者为临床研究对象。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是消除低氧及减轻组织缺氧,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维持血糖正常,维持正常脑代谢及脑功能,降低后遗症。亚低温疗法及神经干细胞移植也已经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应有针对性,防止治疗扩大化,可酌情选用营养脑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药物,对PVL的治疗药物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无特殊治疗。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是一种异族结构的含唾液酸的膜糖脂,是人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具有保护细胞膜﹑促进神经生长﹑恢复神经支配功能等作用[7]。GM-1通过恢复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将细胞内的Na+转运至细胞膜外,同时将水分子泵出细胞,从而直接降低细胞内含水量,减轻脑细胞水肿[8]。内源性GM-1促进海马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加速神经元骨架蛋白的极化,增强海马脑片突触的长时程动作电位。外源性GM-1通过调控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调节内流,增加细胞内Ca2+浓度,促进突触的发生,促进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GM-1还能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聚集,降低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抑制凋亡,降低缺血脑组织细胞内Ca2+浓度,消除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9],发挥保护作用。有报道已证实了神经节苷脂对脑白质损伤后的保护和修复作用[10]。GM-1是一种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神经节苷脂,早期﹑长期、足量使用对儿童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效果明显[11]。我院应用GM-1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常规治疗组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也证实了GM-1对脑白质损伤的功能恢复和保护作用,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GM-1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的药物,它除本身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外,还具有促进神经功能重构,增加受损脑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12],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减少病灶周围神经细胞死亡,促进智力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27.

[2] 李晋辉.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治疗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27-328.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诊断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34-36.

[4] 张蕾,李明霞,王莉.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弥散加权成像与超声检查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8):610-611.

[5]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

[6] 富建华,薛辛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诊断及其神经发育结局[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21.

[7] 吴谷盛.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组织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J]. 细胞生物学杂志,1986,8(4):145-149.

[8] 封云,周晓玉,黄志云.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有效性研究[J]. 河北医药,2006,28(12):1149.

[9] 张艺,李志骏,罗劲松,等.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 新生儿杂志,2002,17(6):255-256.

[10] 李文,孙正芸. 神经节苷脂和脑活素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疗效观察[J]. 临床儿科杂志,2010,28(2):188.

[11] 陆亚东,李勇,周晓云,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疗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150-151.

[12] 张志耘,张文萍. 我国对神经节苷脂中GM-1研究的新进展[J]. 天津药学,2003,15(6):45-49.

(收稿日期:2013-05-27)

上一篇:聪明人在淡季出门 下一篇:艺文澳门,小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