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麻诊

时间:2022-08-18 04:02:52

婴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麻诊

婴儿是大多数传染病的易感者,这是由于他们身体内免疫机能发育不健全,缺乏对疾病的抵抗力。半岁以内的婴儿从母体内获得了先天免疫力,可以暂时对疾病产生抵抗力。半岁以后,他们体内的先天免疫力逐渐消失,易感染疾病,并且多数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很高。因此,父母必须具有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及时采取措施,才能使婴儿的身体健康不受到传染病的影响。

传染病由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他人,从而使受传染者患病。

患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其病原体生长繁殖在呼吸道里。当病人讲话、咳嗽、喷嚏、呼吸时,病原体随着唾沫飞散在空气中,健康人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可能被传染患病。婴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百日咳、白喉、水痘、猩红热、腮腺炎、流脑、风疹、幼儿急疹等。

(1)病因

麻疹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儿的眼、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中。当病儿咳嗽、喷嚏、说话、哭叫时,病毒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因此病儿是惟一的传染源。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预防接种的婴幼儿均为易感儿。

麻疹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传染病,以冬末春初时发病为多,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就连6个月以下的婴儿也会患麻疹。每个人出过一次麻疹后可获终身免疫。

(2)症状

麻疹的症状及发病的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

1潜伏期:为11天~12天。此时期没有任何症状,若是用血清被动免疫后,可延长到3周~4周。

2前驱期:一般为3天~4天。主要症状是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结膜充血、食欲减退。初期症状与重感冒相似。发热时,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的第2天~3天,口腔内靠近磨牙的两颊内黏膜上可看见白色小点,称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此斑在皮疹出现1天~2天后即自行消失。

3出疹期:为2天~5天不等。病儿发热第4天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开始从耳后和颈部先出,接着蔓延到面部、躯干、四肢直至手心、足底。3天~5天左右皮疹出齐,由稀疏逐渐加密,融合成片状,颜色加深呈暗红色。发疹高潮时,全身症状加重,热度升高,咳嗽频繁,两眼畏光,分泌物增多,咽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嗜睡,也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并且精神委靡。

4恢复期:为10天~14天。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于2天~3天内逐渐消退,体温下降,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精神食欲好转。

(3)并发症

麻疹病儿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肺炎:多发于出疹期;

2喉炎:多发于出疹后;

3脑炎:继发于出疹期和恢复期;

4其他疾病:如口腔炎、中耳炎、肠炎、化脓性结膜炎等。

(4)护理

麻疹病儿无须特效治疗,主要是细心护理。良好的护理可以避免发生并发症,使麻疹病儿早日康复。在护理时应该做到:

1居室应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病儿忽冷忽热或直接吹风,尤其是冬天,因吹风后体温突降,易使疹子隐退而出不透。也不要为了疹子出透而采取“捂痧子”的老办法。因为捂得过热,会因热度过高而抽搐。尤其是夏天,过热会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而中暑。所以,过冷过热都容易引起并发症。

2注意眼、鼻、口腔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洗眼,用消毒棉球擦去分泌物或痂皮,以免将眼封住而睁不开。用消毒棉签轻扌卷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畅通。婴儿太小不会漱口,可喝温开水清洁口腔。

3饮食应保证营养: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如母乳或牛奶、豆浆、粥、烂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热度退后,可增加蒸蛋、豆制品及蔬菜。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恢复平日的饮食。孩子出麻疹,一般不要忌嘴。此外还应多饮水或喝热汤,既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发透,又有利于消除体内毒素。

4防止并发症:在护理麻疹病儿的过程中,不要接触患呼吸道感染的人,以免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若是发现肺炎、喉炎、脑炎以及其他并发症时,均需及时送医院治疗。

(5)预防

麻疹是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但必须做到:

1麻疹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接触麻疹病儿,以杜绝传播源。

2对8个月以上的婴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自动免疫。这是最积极的预防措施。

3对接触麻疹病儿后的体弱、易感婴儿,可在接触后5天内肌肉注射成人血清或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使婴儿不发生麻疹或发生轻型麻疹,并可减少严重的并发症。

4凡是接触了麻疹病儿的婴儿,应从接触后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第21天。若是接触后注射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清者,应延长隔离期到28天。

上一篇:常识,离孩子并不远 下一篇:两颗大门牙向外翘着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