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约拿情结”,从“心”开始

时间:2022-08-18 02:32:47

圣经中有一个小人物,名字叫约拿。他一心想得到上帝的认可,可又不敢上前。当别人比他杰出时,他心里又痒痒。班级里常常有这类的小“约拿”,但许多时候我们教师的眼中见“文”不见“人”,“人”与“文”成了平行线,却反而抱怨说,难啊,习作指导难!其实,在小学习作指导中,只要和孩子同行,引导他们冲破“约拿情结”,与生命融合,从“心”开始,“不信春风唤不回”!

一、激趣诱导,让“约拿”想去“拿”

激趣诱导,习作之花在心灵深处开放,是一种体悟的心理过程,当作者在全体的关注之下,小作者只有主体直接以其身体去感触、去感知、以其心智去揣摩、去品味审美对象,方能产生美的体验,获得成功的感悟,才能放胆去争取每一个机会。

让小“约拿”想去“拿”,可在班级里开辟作文墙报栏,分为“进步习作”、“优秀习作”、“教师下水文”、“学生发表文”、“我的心里话”等栏目,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习的机会,从而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想表达的愿望和表现的冲动,让“约拿”也想去“拿”。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网上投稿,中网(www,zwl00,net)、秋千网(www,QiuQ,net)等许多大型网站,是很欢迎学生投稿的,录用率也非常高。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机遇,被录用,他们会感到无上的荣光。

对那些特别优秀的小学生习作,教师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有针对性投到上稿率高的报纸杂志上,教师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做点修改和点评,作些特别推荐,当那些小“约拿”受到特别关照的时候,他们也是很想去“拿”的。

有一次,我让学生试着写一篇感恩习作《爸爸妈妈,我爱你》,而有一个留守儿童,她却写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奶奶,您辛苦了!》在文中,老师是含着眼泪看完了这篇习作的。这位同学的情况,全班也是略有耳闻的,她父母离异,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京,靠着孤伶伶的奶奶照顾她上学,一段时间,这个同学上课在手机里写小说,全写些虚幻世界的黑暗心境,仿佛全世界都欠她似的,还装病逃过学,是老师和同学主动帮她,她才又回到了学校。

面对她没有按题目要求写的习作,我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当众表扬了她,在全班的鼓励下,她走上台前,读了她的习作,感动了她自己,泣不成声;感动了同学,许多同学泪满眼眶。后来,这篇文章投到市报上被录用,她一下子爱上了习作,一有机会,总想露一手。

二、创设情境,让“约拿”“拿”得住

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孩子从说到写顺利过渡。情境因为可以直接冲击孩子的视角,有利于他们表达。

如:让孩子对游戏进行评说,参加比赛的同学很开心卖力,解说的同学也常是语出惊人。游戏结束后,所有的孩子都能写,解说员更能写出有个性的习作来,小观众可以写场面、写观感、写过程、各取所需。

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能创造出有话可说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表达、沟通、感受。这样习作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示范,让“约拿”“拿”得稳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习作指导,教师也要常写下水文,“甘苦寸心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老师自己一定经常写下水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教师写了下水文,才知道“水”的深度。教师示范,“约拿”心中才更有底,才能将习作“拿”捏得稳。只有当老师亲自下“水”,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难点和盲点,因为我们教师自己写过,本身的立意、选材、布局规划等过程,也可向学生作介绍,使学生能得到启发,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些都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甚至可以激发孩子和老师一比高下的欲望。

四、积聚信心,让“约拿”“拿”得出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的胆小、怯懦,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减少对失败的恐惧,要让学生相信,人人都精彩,人人都拥有非凡的力量。

班级、学校、省县市习作竞赛是常搞的,学生可以参加的机会很多,但往往有些学生不会主动地去参与。

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心思细腻,作风顽强,有一次,上级搞了一个有关心理咨询的征文比赛,他写了一篇《和同桌闹翻之后》用了许多篇幅写了“抢座大王”蛮横无理,摘录了他因争座失败在日记所写的愤愤不平。后来,我看他文章写得就如他本人一样的细腻,我就和他共同分析了他和“抢座大王”优缺点,引导怎样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怎样能让文章“立”起来,他受到启发,写出了《PK对手》这篇文章,开头写道:“PK对手,从抢座到争分,成长了我的心智,提高了我写作的信心。”接着他在文中叙述了他争座失败,埋头学习,但总是心中委屈,借助日记发泄的细节,后来,老师出面用“大个子”顶了他的位置,大个子把抢座大王治得像绵羊似的,后来大个子和抢座王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而他呢,却去欺负起新同桌,去补偿过去心理的失衡。最后,自己虽然学习上战胜了“抢座大王”,但总还是失落……

这篇文章后来在县里都获了一等奖,他乐呵呵地说“习作并不难,获奖的感觉真不赖,下次我还要获奖。”

西方有一句箴言:“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超过一半的人会成为伟人。”为了不让更多的学生将来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把握住机会,就从现在开始做起,帮助学生冲破习作的“约拿情结”,从“心”开始,做一个勇于尝试、战胜自我的人。

上一篇:小作也精彩 下一篇:激发童趣,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