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8-18 02:24:54

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灵活就业的现状

关于灵活就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提法是“非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国际劳工组织将非正规部门定义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规模很小的生产或服务单位”。非正规就业即指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人们注意到,日益多样的灵活就业形式早已超出了非正规就业的内涵,灵活用工不仅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在正规部门和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不同于正规就业的灵活就业形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季节性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待命就业、承包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等。

在中国,灵活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显著的区别。灵活就业是中国政府为促进就业而提出的一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国的经济转型伴随着大量的下岗失业现象,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政府推行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其中包括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鼓励劳动者灵活就业、鼓励企业灵活用工。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灵活就业界定为:在正规部门中没有正式劳动关系的就业形式,以及非正规部门中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就业。其主要特征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具体来说,灵活就业者主要包括以下人群:城镇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因停产和开工不足而离岗的企业富余职工;处于体制之外的自谋职业者;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个体从业人员、小型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

中国的灵活就业,在一定意义上是非正规就业的扩展和延伸。相对于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能更准确反映目前多样化的就业形式,而且更容易为就业者、为社会所认同。

根据不同标准的测算,中国城镇灵活就业规模约在8000万―1.5亿之间。目前中国自愿选择灵活就业的比重还很小,绝大多数劳动者是由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灵活用工方式。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情况来看,灵活就业者普遍面临劳动关系不固定、就业稳定性差、收入偏低、社会保障缺少等问题。从人群构成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以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为主。二是主要分布于第三产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估算,灵活就业者中从事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的约占75%左右,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的约占20%左右。三是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偏低。其主体是进城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企业富余职工等就业弱势群体。四是高校毕业生中从事灵活就业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个体劳动为主的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是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主要类型。

二、灵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灵活就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促进灵活就业需要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用人单位、劳动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当前,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和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灵活就业发展的因素:

一是在我国现行的法规政策体系中,对于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缺乏明确的界定,已有的一些涉及灵活就业的法规政策仍局限在特定的目标人群中,不能覆盖多数灵活就业者。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仍是建立在传统就业方式基础上,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只能覆盖城镇单位就业者,城镇灵活就业者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诸多限制,农民工参保也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三是灵活就业服务系统不健全。劳动力供求关信息不畅;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难以得到创业培训、就业培训及相关咨询服务;劳务派遣公司等劳务服务组织不发达、欠规范。四是灵活就业者创业融资困难,小额信贷仅面向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特定的目标人群,担保条件限制多、手续繁杂,可操作程度较低。五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的政策选择

在最大限度提供正规就业的同时,应建立有利于灵活用工的劳动法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当前应着力保障就业制度的公平性,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劳动法规和就业政策,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发展。

一是在国家层面对灵活就业的内涵、范围及统计方法进行明确的界定,并确定灵活就业的法律地位。二是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就业差别,将灵活就业纳入统筹就业体系。三是扩大就业扶持政策的目标人群,放宽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社区就业扶持等政策限制,逐步扩展到所有灵活就业人员。四是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允许建立多元劳动关系,制定适应灵活用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完善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加强劳动关系督察。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设计适应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交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制度安排。六是根据灵活就业的特点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经营场地、创业扶持等一揽子服务。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学所)

上一篇:北京市制造业与生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下一篇:开发替补新能源 再为祖国献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