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米接力训练方法指导

时间:2022-08-17 11:52:49

4×100米接力训练方法指导

4×100米接力是基层田径运动会唯一的集体比赛项目,也是运动会中的最大看点之一。然而由于运动员水平和训练水平的不一,往往在比赛中会出现交接棒不顺畅(如:交接棒手法不当、接棒人起动不及时)等现象,甚至会出现犯规、掉棒等一系列问题。我结合多年带队体会,总结以下4×100米接力训练方法,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选人要运动成绩与心理素质兼顾

4×100米接力比赛涉及交接捧技术,所以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强弱对比赛能否顺利完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选拔时应将运动员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在备选的运动员之中,运动成绩相差无几,则心理素质是首选;心理素质差不多的,则运动成绩是首选;当运动成绩、心理素质差不多者,则运动成绩是首选。

二、棒次安排要全面考虑,合理搭配

第一棒:心理素质过硬的、起跑技术好的、弯道技术好的、速度好的首选。

第二棒:途中跑技术好的、速耐强的。

第三棒:弯道技术好的、冲刺能力强的、耐力好的。

第四棒:冲刺能力强的、速度好的、意志品质好的。

三、交、接棒手法要因人而宜

交接棒手法有两种方法,即上挑式和下压式。运动员在使用上挑式交接棒方式时肌肉放松,动作自然不易变形,但缺点是容易掉棒;使用下压式交接棒方式运动员做接棒动作时肌肉容易紧张,容易造成动作变形。不过使用这种方式交接棒时,交棒队员交棒容易,且接棒队员接棒后仍可以抓住棒的中下端,便于将棒交给下一个接棒队员。在基层比赛训练中,我认为具体采用哪种手法要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员个人习惯而定,灵活选择。

四、合理安排,以快补慢

在基层训练中,经常会出现4名运动员的水平不一的问题,所以会出现同样的四棒运动员,不同的棒次安排会取得不同的成绩。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四棒运动员都有自身的特长与不足,我认为只有根据运动员的特点,避其短,扬其长,把其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我的训练原则是,让速度好的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多跑,速度差点的尽量少跑。例如:有某4×100米代表队4名运动员,其中第二棒运动员在4人中跑的能力相对差点,在安排时就要让二棒少跑点,尽量让一、三棒多跑点,根据规则,每名运动员可以在规定的20米接力区内任一位置完成交接棒,第二棒运动员则可以在第一接力区接近前一道线处起动并在前一道线内完成交接棒;在交给第三棒运动员时,第三棒运动员可以在第二接力区后一道线至预跑线之间10米择点起动,在第二接力区后一道线前规定区域内完成交接棒。这样第二棒运动员则可只跑85米左右距离便可以完成任务,而第一棒运动员则需多跑5-10米,第三棒则需多跑5-10米距离。其它类似情况以此类推。

五、起动时机――看固定点起动

若想达到交接棒流畅,最大限度地减少速度的损失,除选择合适的交接棒手法外,接棒运动员起动时机非常关键。我在多年训练过程中发现,基层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平时在训练时运动员交接棒完成得很好,可是在比赛过程中不是起动早了,就是起动迟了,轻则损失速度,重则造成交接棒失败。主要有以下点原因:1.运动员训练水平不高;2.由于比赛气氛造成运动员心理起伏太大;3.行进间预加速低水平运动员无法掌握好其尺度。纵观我市、县多年基层运动会中4×100米出现的种种情况,其特点主要是运动队采取的是以提前慢跑进入最后完成交接棒的方式进行交接棒。我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尝试了多种起动方法,最后觉得看固定点全速起动法很适合基层运动员。具体方法是:根据交棒运动员的最后速度,接棒人在接力起动点向后丈量一定的距离放上标志物,当交棒运动员踩到标志物处接棒运动员全速向前跑进,完成交接棒。由于交棒运动员最后跑速基本恒定,接棒运动员起动最大速度也基本恒定,因此只要丈量好起动距离,一般情况就能顺利完成交接棒。

上一篇:关于提高农村中学体育课堂质量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谈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