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桩基础检测事故的处理分析

时间:2022-08-17 11:38:52

论桩基础检测事故的处理分析

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的意见。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桩端阻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引言

本文对某小区的人工挖孔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按照施工要求是经过单桩竖向静载荷的试验确定。由于静载试验的标准方法中要求达到利用混凝土施工必须达到龄期28天。这无形中拖延了施工进度,为了节约工期,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工程对深层平板荷载试验检验方法,采取桩端阻力、超声波法或低应变法来检测桩身完整性、混凝土强度及桩身完整性的复合试验,来代替静载试验。

1 桩基础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16万㎡,有80栋多层住宅建筑,其建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要求为6 度。主要基础为预应力预制管桩和天然浅基础,但施工两栋时,发现本住宅小区地质情况出现变化,基础埋深较深时,出现大量孤石,不利于管桩的施工,经研究讨论改为人工挖孔桩基础。管桩基深度6-12米,桩底每边扩底250±50mm,桩径900mm-1600mm 不等,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 至1100kN。工程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土层分为5个工程地质单元:①素填土;②种植土;③淤泥质土;④粉质粘土;⑤砾质粘土。设计持力层为第⑥层砾质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桩端阻力特征值600kPa。

2 住宅小区桩基础检测事故确认

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设计的方是,对桩的检测采取以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基底承载力、以低应变法和抽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桩底沉渣及桩身混凝土强度的综合试验方法,实验所用载荷板的直径为850±10mm。但在施工初期对试验报告验收发现,虽抽芯检测结果及低应变检测均无异常,但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却出现问题。

对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结果,比较含混的表述为: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将其简单理解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即210kPa。试验中,检测实物以0.500±0.10㎡ 钢板(厚度12mm)直接置于桩底,加载至445kPa 后,即停止加压。此时,沉降未出现急骤增大,最大沉降量为25.16mm,小于0.04d(d 为承压板直径)、最后一次加载的沉降量4.5mm大于前一次加载沉降量3.5mm、沉降变形在20min之内基本稳定,均符合判定445kN 为承载力特征值的所有条件。故试验检测单位将445kPa 判定为桩底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并写入检测报告。同时提供荷载———沉降曲线。但设计单位及勘察单位认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应提供的结论数据为桩端阻力特征值600kPa,即,试验单位要判定基底持力层合格,需加载至不小于1150kPa,从其报告中提出的P-S 曲线来看,加载至445kPa时,虽然其符合判定基底承载力达到220kPa 的条件,但加载至445kN 时,其P-S曲线呈下降趋势明显,很难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600kPa—试验中需加载至1150kPa。由于试验并未进行到设计要求加载的承载能力,因此,此试验判定为:未完成试验。由于所有桩均完成了承台施工,有部分完成了主体二层,该工程的桩基础工程被判定为未进行合格验收的分部工程。

3 住宅小区桩基础事故的分析

由于设计单位的设计说明表述不清,又没对该项作解释和要求,再加上检测试验单位的业务能力,对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目的及试验结果理解不透,致使试验中出现多处失误:

(1)采用载荷板虽然为0.8mm满足规范要求,但对于深层载荷板试验,远小于桩底直径—经扩底后的桩底直径最小为1150mm,同时不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第二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0m的刚性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80.0±5cm”的要求。

(2)载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标准值的2倍,事实上,由于(1)错误发生,也不可能加载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4 对小区桩基检测事故的处理意见

4.1 桩基检测的事故处理

检测小区试验事故之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地勘先进单位,成立了专门的事故处理小组。通过调阅施工过程中的资料,确认的事实为:

(1)从抽芯检测及低应变检测结果来看,该批人工挖孔桩桩身混凝土完整无缺陷、桩底沉渣厚度在50mm 以内,整个试验过程无异常状况发生,但鉴于此检测单位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中出现的失误,此试验结果应重新复核。

确认小区的桩基施工确认已经开挖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第⑥层砾质粘土层,已经经过监理、地勘等部门的验收认可。

(2)按照《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1 条所述,该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应为丙级,而现行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对丙级地基础的检测并无进行静载荷试验或相关替代试验的明确要求。

由于检测报告的滞后,至该报告提供时止,已有两栋建筑物完成主体二层。调阅此两个栋号的沉降观测记录,其最大沉降为1mm,最小为0mm,各观测点均匀沉降,符合《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第5.3.4 条的相关要求。

4.2 检测桩基的重新检验

事故处理基于以上实际情况,由建筑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勘探单位五方质量责任主体共同决定,对此次桩基检测事故,应重新检测。施工单位应重新对各栋号进行抽芯检测,试验单位应重新选择,抽芯检测要达到以下目的:①重新检测桩身砼质量;②重新检测桩底沉渣厚度。

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下,四个栋号共抽取三根施工情况最不理想的桩,剥除承台,进行静载荷试验。施工情况不理想,指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浸泡时间长、或桩底土质弱于其它部位、或桩底沉渣清理不理想的桩。

4.3 重新检测桩基的结果

施工单位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的相关要求,经重新检测结果合格,对HA 市GAO 小区的桩基础工程同意验收。

5 结 语

从分析探讨了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值与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桩端阻力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对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桩端阻力特征值的准确性提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上一篇: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 下一篇:浅谈BT项目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