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智能手环 要做中国的Jawbone Up

时间:2022-08-17 09:31:00

咕咚智能手环 要做中国的Jawbone Up

面对愈演愈烈的穿戴式设备热潮,咕咚网推出了一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智能手环,试图打开国内的运动健康市场。

“可穿戴技术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大机会。”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最新的《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

可穿戴技术正作为一项重大的科技变革而兴起,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休闲、娱乐、运动、健康、医疗等各方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并进一步增强了人机互动,更加个性化。

玛丽·米克尔说:“可穿戴技术将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和目前的移动计算及平板电脑那样推动创新。现在有些人嘲笑可穿戴技术,如谷歌眼镜,就像当年有些人嘲笑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一样。”

而根据市场调查机构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截至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而整个互联网市场将会向移动终端倾斜。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未来科技行业无法忽视的发展趋势。

此前,Pebble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设备Fitbit的面世让可穿戴设备火热的趋势渐露苗头,而谷歌眼镜的,苹果、三星等科技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布局,则让可穿戴设备革命一下子爆发,预计未来十几年内,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科技领域新的增长点,并将引发一场个人数据的革命。

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火爆,让这把火不仅仅在国外燃烧,国内诸多大公司、小团队也纷纷看好这个领域,可穿戴设备成为近期诸多互联网从业者挂在口头的名词。

据悉,咕咚网联合百度云共同推出的智能手环将在本月正式上市,咕咚网官方商城和天猫旗舰旗店都有出售。

主打运动健康结合云端

咕咚智能手环是咕咚网研发的一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穿戴式设备,主打“活动量检测”、“睡眠质量监测”、“智能无声唤醒”三大功能。

咕咚智能手环能24小时不间断监测用户的活动和睡眠情况,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让用户了解自己一天内运动了多少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为热衷运动和瘦身的用户提供实时监测服务;在用户长时间不运动时,智能手环还会通过振动来提醒用户开始运动;当切换至睡眠功能时,智能手环能监测用户一晚的总体睡眠质量,如深睡、浅睡时间、睡眠质量等,还将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在睡眠中最理想的时间通过无声振动来唤醒用户。

咕咚网总裁申波介绍说:“咕咚智能手环是一款定位在生活健康领域的日常穿戴式设备,能监控用户的日常运动和睡眠情况,井和手机APP‘咕咚运动+’相连接,用户可以通过‘咕咚运动+’上传、分享自己的运动、睡眠数据,而咕咚网则会提供一些分析、指导的服务。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咕咚网上进行数据承载、展示,并且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分享、PK等,总之,这是一款随时随地监督和督促你运动锻炼的穿戴式设备。”

作为国内首批涉足穿戴式设备领域的厂商,咕咚网自然拥有独家的技术和优势,申波表示,咕咚网独有传感器技术和运算方法,让智能手环在准确度、灵敏度等方面都能给用户良好的体验。

同时,咕咚智能手环和百度云存储结合,用户可以把智能手环中所记录的运动、睡眠等相关数据通过“咕咚运动+”实时汇总到百度云端,随时记录和查看。

此次合作中,百度主要提供云的存储服务,咕咚网则通过自己独有的算法,为用户提供分析、指导等服务。咕咚网后续还会基于百度的云服务,对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做一些深度的挖掘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而百度也会不断提供新的服务和工具来支持咕咚网。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让很多中小公司没有必要再自己去搭建一套服务器,而百度提供的服务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和百度合作的主要原因。”申波说。

目前,咕咚网已有多款硬件产品及其相对应的ApP软件,如智能手环和“咕咚运动+”、智能心率带和“咕咚运动+”、蓝牙健康秤和“摇摇减重”等,分别偏向运动管理和体重管理。

未来,咕咚网还将在其深挖的运动健康领域,推出一系列硬件配件和对应的APP,如自行车运动、血压、心率、血糖、体温等一系列运动健康相关产品,来帮助用户管理自己的生活。“跟运动健康相关的硬件和APP,我们都会去尝试。我们希望最后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分析、指导、激励等服务。”申波如是说。

“硬件+软件+服务”模式

“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并不是单独做一个硬件产品,而是做一个‘硬件+软件+服务’的运动健康系统。”申波说,“除了手环本身之外,本地化的APP应用和互联网服务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

基于这种模式的咕咚智能手环,既有传统的消费电子概念,又拥有互联网概念。因此,符合用户行为习惯的本体化APP应用和互联网服务便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智能手环在本身性能、性价比之外,另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地方。

其实从成立伊始,咕咚网就坚持“硬件+软件+服务”结合的发展模式,只不过,早期的时候是硬件、软件和社区相结合。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申波看到了移动互联网为咕咚网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因此,我们把原来PC上的软件,改变成智能手机上的APP应用,形式变了,但本质并没有变,只是从PC端迁移到了手机端,整体的模式依旧是软件、硬件、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综合了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软件应用拉近用户、通过社区服务沉淀用户、通过硬件产品倾听客户。“现在很多只做APP应用的软件公司,虽然拥有几千万、上亿的用户,但却很有可能赚不到钱。”申波说,“而在这种模式下,最起码我们销售硬件产品能产生营收,虽然利润不大,但至少公司有了流水,能支撑公司的运转。而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产生更多的互联网价值。”

申波同时也表示,硬件行业是具有一定门槛的,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能进入。尽管如此,在运动健康领域,做硬件产品或是软硬件结合的公刮也越来越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申波表示欢迎更多的公司加入到运动健康领域中来。“有竞争,才表示行业有前途”。对于咕咚网来说,并不畏惧竞争,把产品做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更好地将硬件、软件、服务三者融合在一起,三者和谐发展,是咕咚网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就如同雷军所说的那样,硬件、软件、服务是小米的“铁人三项”,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可以把我们看做是运动健康领域里的小米——同样坚持铁人三项的策略,而且三样都要做得很好。”申波笑着说。

外形缺乏创新惹来争议

作为一款日常的穿戴式设备,便携性是咕咚智能手环非常突出的一个优势,轻巧、简洁的外形设计方便用户24小时随身佩戴,而不会感到麻烦。申波表示:“从用户体验上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对穿戴式设备来说,将产品做得小巧、便捷才是更靠谱的事儿。”

但在外观设计上,咕咚智能手环由于和国外的智能手环产品Jawbone Up极其相似而惹来争议。对此,申波解释道:“对智能手环来说,要么是像Jawbone Up这样开环的,要么是像Nike+FuelBand这样闭环的,可以选择的样式并不多。”

基于闭环设计,需要考虑用户手腕不同尺寸的问题。最终,咕咚智能手环选择了开环的设计。被质疑太过类似Jawbone Up,申波也表示很无奈:“我们从2011年底就开始设计这个产品了,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专门请了设计公司为产品设计了多个方案,同时研发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并不存在抄袭一说。”

穿戴式设备在研发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外观的美观与否之外,还要考虑到工艺的限制因素,有些看似漂亮的设计,可能当下的技术并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原本的设计,这也是许多概念产品止于概念,并不能真正面世的原因。

“在做智能手环这个产品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有了一个漂亮的设计方案,但工厂并不能完成或者做出来很难看,那么就需要原有设计重新设计产品。而除了外观之外,相应的产品内部的电子、电路结构等细节也需要调整。”中波解释说。

深挖数据价值打造平台

对申波来说,“运动健康”是他创业之初就专注的研究领域。“我是IT行业出身。大家都知道,在这个行业中,亚健康、过劳死的现象特别严重。尽管如此,IT行业的从业者们宁愿打游戏,也不愿出去运动锻炼。所以,我就想做出一个平台系统,利用社会化、游戏化等特色,让大家都能有动力、愿意去运动锻炼。基于这样一个设想,我们做出了咕咚网这样一个平台。”

在社会化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咕咚网的平台互动、PK、分享,同时获得一些奖励,有效结合了互动娱乐与运动健康。而在游戏化方面,咕咚网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动作,但据中波介绍,未来可能从两个方面开发:一种是与现实活动相结合,如徒步中国,用户可以规划一条从北京到拉萨的路线,丈量每天走过的路程,记录沿途的景色,同时与周围的人互动等;另一种是推出电子宠物,但不同于传统的游戏模式,只要用户进行锻炼,就能产生能量养活它们,而不需要每天分神去照顾它们。

同时,咕咚网也在不断收集用户数据,而当用户和数据达到一定规模后,咕咚网将会与专业的第三方运动健康团队合作,推出基于用户数据分析的医疗建议、饮食建议、运动建议等服务。

“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技术型团队,并不是专家型的。而分析这些数据后,针对用户提供怎样的指导意见、建议等,还是需要专家来决定的。”中波说,“以糖尿病为例,我们可以监测到用户的血糖变化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但针对分析结果,例如用户该如何控制、治疗等,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权威去给用户提供指导,所以希望能形成这样一种合作模式,达到双赢。”

上一篇: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指导对策分析 下一篇:论职业教育科研评价的异化与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