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新释:傲慢与偏见

时间:2022-08-17 08:37:59

技术将越来越多地以消费化、娱乐化的面目出现,这种趋势似乎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的“两化融合”,特别需要注意,任何措施和行动都要遵守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

两化融合越来越热,从最早提出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只是当年似乎没有像今天这么红火过,尤其是变成一种国家战略之后:无论是信息技术领域,还是工业技术领域的从业者,无不以积极的姿态呐喊、筹划、实践。这是件好事情。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经过10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互融合的技术共同点和价值共同点越来越多。同时,从人才、技能和知识结构看,30岁以下的工业技术从业者,相比前辈,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知识和素养都高出很多,因而能自觉地希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实践中,水道渠成。

除此之外,必须看到今天社会的不同:技术的消费化和娱乐化变成一种趋势,这是另一种“两化”。

技术消费化在IT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实际历程也并不短,从20多年前IBM把大型机变成个人计算机就开始了。PC机的出现,使人和机器的距离消失了。这种革命的成果直到几年以前还可以看到:技术背景不多的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装机器了。

IT消费化的另一个加速器可能来自微软。以Windows和Office为代表的软件产品,加速了计算机从办公室到家庭的过程,曾经出现过:计算机被当作一种家电,作为结婚需要置办的一项。

最终完成消费化的障碍在于解决“技术隔阂”和“价格水平”两个方面问题。苹果新产品的出现,是铲除这两个障碍的典范。从此计算机更像电脑了,无论是谁都可以用,而且非常好用。当然,收入水平提高和产品价格下降也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此时,海内外关于“Computer”的不同中文翻译,完全无关紧要了。

对于提供消费产品的工业企业,消费化的过程已经完成。因此,工业技术的消费化主要体现在提供工业产品的领域,原先这个领域与最终消费者的距离比较远,少部分人只会在工作场合接触到这些技术和产品,与个人生活的关系不大。

现在,工业产品的提供者正在努力消除人和技术的距离和障碍,消费化主要体现在其与普通民众的沟通上,比如其产品和技术如何关注人、自然、环境;挖掘技术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甚至感情;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至于“技术的娱乐化”,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界大多不愿意承认。不过,从当下的两个热点,却是现成的例子:“云计算”和“3D打印”,分别居于IT和制造行业“娱乐话题”之首。

“云计算”是个十足的IT概念,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网络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之后,其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它大概集合了目前最时髦的东西:虚拟计算、网络计算、社交网络、移动计算、Internet……未来可以把物联网放进去,前途不可限量。

我们相信它,但学界和企业目前还似乎没有办法说清楚,它像自己的名字一样飘渺无形。各种解释要么是似是而非、要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今天能够被公认的“云计算”,更多地是以一种“基础设施”或者“服务”的形式存在和提供的。

这种情况下,把“云计算”当作“两化融合”的一个领域是站不住脚的:一个提品的制造类企业当然需要水、电、气,但却不能用水、电、气来炫耀自己的产品。

“3D打印”最早的名字是“快速原型技术”,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出身:希望快速简单地做出一个目标产品的原型,以进行一定范围的评审和验证。更专业和更学术的名字是“增量制造技术”,它更能表明这项技术对于制造业的革命性变革:无论是数千年的手工制作和两百年的工业化生产,产品制造以“减法”为主流,“加法”的出现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然而,这条路依然很长,这个名字是为明天准备的。

无论名字如何,这项技术的核心是材料和工艺,此为制造业之根本。没有材料和工艺的突破,就仍然会徘徊于“打印一个原型”的阶段,无法完成其成为一个“先进制造技术”的使命。

3D打印与IT有关,IT技术于其中是手段,能提供某种帮助,像对其他行业一样,仅此而已。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堂或街头巷尾,非常兴奋地谈论“云计算”和“3D打印”的时候,不也是一种娱乐吗?当然,喜欢的人可以称之为制造业信息化或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典范。

有分析机构和研究者将两化融合定义为四个方面: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其中,“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例如,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而“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和产品渗透到工业产品中,成为工业产品的一部分,使产品更加好用、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和无人飞机。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PLM、ERP、MES、SRM和CRM等在企业的应用。以及,产业衍生――“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和工业信息服务业。”

宽泛地如此解释可以理解,但其中某些方面值得商榷。例如,“业务融合”就很勉强。像以前经历的那样,买了Office软件就叫做“无纸化办公”,用了CAD软件就可以成为“提升了创新能力”?如果真是这样,“两化融合”倒有些简单了。

最核心的应该是产品融合和技术融合,或者说两者本身就是一回事:产品是技术的载体、而技术是产品的出身。

两化融合的水平应当用产品和技术融合的水平来考量,一个标志是:融合后的新型产品和技术是否能提供与原先工业产品和技术同等水平的健壮性和安全性。比如,人们或许可以接受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的死机和重启,但在其他很多工业和民用领域,新型产品和技术出现类似故障却是灾难性的。

至于“产业衍生”,只不过是遵守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固有规律的结果。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拔苗助长,或者以“战略、规划”等面目进行“”。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相比领先的国家,中国在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领域都是后来者,把积极追赶拔高到“跨越式发展”,未必可靠。比如,电动汽车还是一种汽车,没有设计、制造汽车的经验,没法一步进入电动汽车时代,无论是否采用了CAD和PLM技术,或者请咨询公司帮助完成了业务流程创新。

两化融合的另一个障碍可能在于人的知识和认识隔阂。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傲慢与偏见,一方面,把IT作为高科技而视制造业为夕阳;另一方面,制造类企业在IT和交叉领域的研究和投资被认为与主业不符往往倍受冷落。

那么,消费化和娱乐化是不是有助于在这方面的改善呢?

第三方观点:

产品依靠技术改进来发展,因此技术的消费化和娱乐化是产品成熟度的一种体现。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寻求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效率,已有几十年的经验。但它们的融合还没到消费化和娱乐化的程度,这可以反映出制造业的IT化尚未炉火纯青,3D打印机只是两者融合进程中的一级台阶。下一级台阶会是什么?一定是更加令人振奋吧。(文文)

上一篇:Delcam数字化先进制造 下一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