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关头有救星

时间:2022-08-17 06:41:05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搏斗的情景,热情赞扬了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一、万分危急,保卫大堤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课文一开始便把我们带入令人惊恐的情境中,仿佛疾风骤雨劈头盖脸向我们打来,我们甚至听到声声巨雷,看到道道闪电。“告急!告急!告急!”我们的心不禁紧紧地缩了起来。

暴怒的巨龙终于撕开了江堤,“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大堤塌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洪水将冲向田地,冲向村庄,冲向城市,冲向学校,洪水所到之处将变成一片,所以保卫大堤刻不容缓。“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这几个小时战士们是怎样与洪水搏斗的?“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这是多么恶劣而充满危险的环境啊!可战士们却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读到这儿,你的心中是否升起了崇高的敬意,为战士们这样忘我无私的精神而感动呢?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官兵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从那累累的伤痕中,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洪水肆虐,铁汉本色

面对如注的暴雨、暴涨的江水,战士们一直在坚持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每当读到这儿的时候,心里总会一抽,眉头紧皱。铁钉扎进脚底,是多么疼,但这个时候确实“来不及了!”于是黄晓文“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再读时,心疼已经变为紧握的拳头,充满了力量。这就是铁汉,这就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战士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有知觉,虽然伤痕累累,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这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官兵中的一个典型,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

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就是一根根木桩,一袋袋沙土,他们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决战中尽显战士们的豪情,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三、灾难无情,铭记救星

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这段话把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表现得感人至深。第一句连用三个“飞向”的句式,构成排比,向我们展示出战士们奋勇救人的英姿。洪水袭来,水流湍急,在树梢、在房顶、在电杆上,随处可见等待救援的群众。漩涡出没,水情危急,但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战士们与汹涌的激流展开了搏斗,驾驶小舟劈波斩浪,把希望送到每个需要救援的群众身上。他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圈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所以,“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这样的队伍,怎能不使群众感到安全有了保障呢?难怪在他们眼里,军人就是大救星了。这大救星三个字中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感动和对子弟兵们的无比感激!

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有一些子弟兵却永远地长眠于大江之下。让我们永远铭记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上一篇:“嫦娥奔月”与月亮神话 下一篇:归林栖息皆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