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看的智能可穿戴

时间:2022-08-17 06:26:03

被小看的智能可穿戴

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布局,充其量是在手表、手环、眼镜、配饰等表现形态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而对于全产业链而言,远未发展成熟。

对于深圳金百达钟表公司的技术研发工程师蓝玉剑来说,能恰巧赶上智能可穿戴的浪潮,并且投身其中研发出了享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心率智能石英腕表――Plus Watch,成为他从传统钟表制造领域向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尽管目前可穿戴设备产业经历了几年时间的发展,但在蓝玉剑看来,这一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还未到达“圈地完成”的局面,甚至连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研发创新的创业者们,谈“格局划定”都为时过早。

“可能‘格局’一词在其他领域都已形成,但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内并非如此,这不是一个亟需讨论的问题。”可穿戴产业分析人士陈根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至少在未来3年内智能可穿戴市场的格局都难以划定。

那么,可穿戴设备市场到底有多大呢?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但陈根认为这个产业的市场空间一定是当前诸多预测报告的N倍以上。

小众领域有大市场

先来看看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同比增长200%,总出货量达到2100万个。

尽管可穿戴设备整体普及速度缓慢,且被不少消费者划入了“小众领域”,但热销的势头表明,这一产业市场的确处于增长之中。

当然,这个数据也只是当前能够获得统计的几个品牌的出货量数据,并且基本上是围绕着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展开的一种统计。对此,陈根认为,可穿戴设备产业并不只局限于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这类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在整个可穿戴产业中占据的份额非常小,而一些统计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就此蓝玉剑认为,“更精准地说,不少预测报告只能代表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的一部分市场,并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的全部。”

陈根也发出同样的观点,“当前不仅消费者对智能可穿戴设备不甚了解,就连一些分析机构对这一产业的界定也不大清晰。”他强调,大部分都局限于智能手环、手表及装饰类产品,并且不少研究机构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代表性品牌作为研究、统计的口径来分析整个可穿戴设备产业,这显然不合理。

尤其在国内,像蓝玉剑所属公司研发生产出的定位在千元价位的智能手表厂商的出货量并不比苹果或三星这样的知名品牌小,而类似单品出货量在几十万台的“不知名”智能可穿戴生产厂商在深圳华强北地区更是不在少数。

“不少企业在低价的出口方面做得很好,而我们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并且从研发伊始就表明要走国际化路线。”蓝玉剑肯定地说。

市场圈地进行中

显而易见,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穿戴产业中的一个分支,只是其中围绕人体的智能化产品部分。通俗地理解就是可以“穿”、“戴”在人体身上的智能化设备。而从与人体的接触层面进行划分,又可分为体表外与体表内,即穿戴在人体皮肤外的可穿戴智能产品,以及植入人体内的植入式可穿戴智能设备。

体表外的可穿戴设备是消费者比较熟悉的产品,蓝玉剑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主要是由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引领,加之国内的诸多创业者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产品形态切入的可穿戴设备领域,成为了大众最为熟知的一种产品形态。

“但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并不代表可穿戴设备的全部,只是可穿戴设备在体表外的一种表现形式。”陈根认为,就整个人体可穿戴设备产业层面来看,智能手表、手环尽管起步较早,但市场容量可以说是整个可穿戴设备产业中相对较小的一个模块,“尔后才发力的智能眼镜、智能服装、智能鞋子、智能饰品、智能内衣等体表外可穿戴设备中的任一产品形态,其市场空间都比智能手表、手表要大得多。”

创办了智能珠宝品牌totwoo的北京心有灵犀科技创始人王洁明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尽管目前智能手表、手环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Fitbit、苹果、小米、Garmin、三星等,但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格局。“片面地以当前的智能手表、手环来定义可穿戴设备产业并不客观,而且也不具有代表性。”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相关企业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索、开发。比如在智能纺织方面,香港大学的研发团队就已经展开大量的技术研究,且具备了商业化量产的能力。而在植入式穿戴设备方面,包括智能药丸、纳米细胞、电子纹身、智能避孕……以及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植入式智能穿戴设备,都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释放出极具颠覆性的市场能量。

毋庸置疑,整个智能穿戴产业链还未发展成熟,“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局面,充其量也只能说明这些企业在以手表、手环、眼镜、配饰等为表现形态的可穿戴设备产业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陈根总结到。

同质困局待求解

当然,对于刚刚进入可穿戴设备产业的蓝玉剑而言,智能手表、手环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当前的产业链技术情况下,他们可以模仿国产智能手机企业的组装方式。不论是软、硬层面,还是算法技术方面,甚至产品的技术方案方面都有现成的专业提供商,连组装都有专业的分工,而销售则可以借助于京东、苏宁等众筹平台。

反观,这也是目前智能手环、手表产业同质化日趋严重,核心的差异化技术缺失的症结所在。在陈根看来,从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层面来看,当前的不少交互方式都只是一种过渡技术。“在不断进化的产业发展浪潮中,当前看似发展壮大的品牌很有可能会被‘成功’的历史与惯性思维‘绑架’,而被后起之秀超越。”

相对于新进入智能可穿戴领域的创业新手来说,让王洁明引以为傲的是,他全程参与构想、设计及技术形态等多方面创新研发的totwoo智能项链和手镯,背后拥有的用户数据积累、产品开发经验,以及算法技术等诸多方面相较同类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这在蓝玉剑身上表现得却恰恰相反,他从公司展开构想设计到参与研发再到产品推出并亲自带着产品在香港、深圳等地推介期间,压力一直不小,并且总觉得身后诸多同业“如狼似虎”地在比拼赶超。蓝玉剑很清楚,相较于其他形态的可穿戴设备而言,智能手表、手环产业由于起步相对早一些,市场竞争自然也就更趋激烈一些。

也正是如此,陈根认为,从其他形态的人体可穿戴智能设备入手,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服装、智能鞋子、智能饰品、智能内衣等方面进行创业的企业相对而言,“噱头足,压力小”。换言之,不论是从监测层面,还是从产品的市场空间层面来看,这些形态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都比之前的智能手表、手环更具有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对于要进入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创业者来说,或许未来需要换个思路。“不要局限地着眼于从终端形态的产品切入,而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切入环节。”陈根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像智能纺织、传感器、芯片、电池、虚拟现实技术、语音交互技术、算法、云服务等产业链的某个关键环节切入,一旦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便有希望成为未来物联网时代的“耀眼”明星。

上一篇:《汽车营销实务》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下一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