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学会说理”这一课

时间:2022-08-17 05:59:15

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则素材:国庆长假,国人赴日旅游的新闻颇为刺激眼球,一周中约有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刷新了大陆游客赴日本旅游的纪录。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达到1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3亿元,日本也成为大陆游客黄金周赴海外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看着日本满大街、甚至占领了高速休息站的中国游客,看着那挤满屏幕的马桶盖、感冒药等日本商品,很多人义愤填膺。我请学生对这则素材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个学生提到,他刚好国庆去了日本,他觉得出门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这么多人去,说明中国人富了,好事。话音未落,马上就有另一个学生接茬:“日本人那么坏,中国人不能给日本人送钱。”很多同学附和,有学生说:“对,凭什么促进日本的经济,我们要抵制日货,去日本就是不爱国,是汉奸行为!”顿时掌声如雷。面对这种情况,我始料未及,没想到学生们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去日本旅游。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时间,这些刚刚上高中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课堂辩论。

其实我很理解这样的心情。日本侵略过中国,且直到今天,还时不时有日本人出来用各种方式粉饰、遮掩、颠倒黑白,加上各种领土和经济上的摩擦,再加上日本修改安保法架空和平宪法等行为,肯定会刺激包括中国在内的受害国民众情绪。青年学生血气方刚,“生气”的比较多,对所给的材料也缺乏必要的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但不能盲目,要有理性,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建设性”,不能意气用事。我引导大家要“说理”,要言之有据,让大家给出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赴日旅游就是不爱国,还要有事实和数据作为支持。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要把气撒在去日本旅游和购物的人身上,一个全力建设“一带一路”、致力推动区域贸易一体化的国家,一个因开放而改变、因合作而共赢的民族,难道容不下一些自由选择、用脚投票的消费者?在全球化时代,跨国旅游、消费都是正常的,把赴日旅游与支持日本联系起来,看起来道理很简单,实际上却有点过于简单了。今天,我们理应对何谓爱国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不要动辄骂别人不爱国,也别动辄赋予爱国以特殊意义。尊重常识,成就自己,一定是更好的爱国。

回来上网一看,网络上也是群情激奋,论战双方射向对方的“枪炮子弹”往往是以立场划分的:一方用的是“西奴”“汉奸”,另一方用的则是“五毛”“脑残”“‘’余孽”。有网友“呼吁全体中国人民自觉行动起来,停止赴日旅游,抵制赴日旅游!经济抵制是中国目前在问题上最有效的反制措施!”同时,揶揄因为发表了不支持赴日旅游和不爱国划上等号的某报:“某某报,你是倭寇请来的救兵吗?”评论一出,应者云集,获赞无数。看来,并非只有学生才有这样的想法。

补上“学会说理”这一课非常重要!

说理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很重要,更在于和谐稳定的社会只能由讲理的公民造就,不可能由“愤青”组成。在培养学生讲理方面,美国真的是从娃娃抓起。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中,公共说理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纲要》中小学一年级就要求“简单说理和叙述段落中的主要观点”;在高中低段,说理写作除了讲究形式逻辑,还要讲究结构逻辑,能够预先估计和避免读者可能会有的误解。而到了高中高段,说理评估对象是公共文件,如政府的文告、政策说明、政党文献,公共服务部门的宗旨、规章、条例、商贸、招聘信息等一切发表了的东西,只要议及公共话题,都是公共文本,也都必须接受公众的说理评估。

“说理是释放一种理解、尊重、不轻慢对方的善意,让彼此变得温和而有理性。”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一点一滴中进步的,有理、有利、有节永远比冲动和喊几句口号重要得多。

上一篇:分析人物形象 下一篇:新材料作文中的“同异互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