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扩张过快隐忧

时间:2022-08-17 05:27:15

2011年1-9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3亿元,同比增长85.5%;主营业务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53.3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35.9%;摊薄每股收益0.3元。

其中Q3实现收入14.80亿元,环比增长5.6%,毛利率略有回升,环比提升2.97个百分点至31.00%。进入3季度,党参、黄芪、太子参等部分中药材价格显著回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10月份中药材价格指数较7月份下跌了11%。在药材价格调整过程中,公司选择性的增加了部分药材的储备量。3季度末,公司存货合计17.41亿元,较2季度末大幅增加了53.16%。公司药材储备工作与价格指数呈逆向变化,而且总体毛利率依然保持稳健,显示公司对药材贸易业务已经有较好的掌控能力。

成本上涨,营业利润率下降

随着公司在中药材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中药材贸易在公司收入占比的比例也逐步提高,2010年中药材贸易的占比达40%左右。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51%,同比下降了5.48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存货周转率较慢,仍有部分上年的存货,因此成本较高的药材销售在总销售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单季的综合毛利率来看,综合毛利率环比上升了2.97个百分点,随着未来药材价格的下降,其综合毛利率有望回升。期间费用率为11.31%,同比下降2.2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1.92个百分点至4.05%,主要是公司加大了药材销售的比例,而药材销售费用率较低所致。由于综合毛利率的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公司当期营业利润率下降了4.14个百分点。

加速产业链一体化进程

向上游领域:一方面公司先后大手笔收购安徽毫州药材市场、广东普宁中药材市场及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加强在中药材市场的布局;另一方面公司今年年初收购大地参业以巩固参类产品的上游种植业,控制参类原材料价格成本,我们认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保健品需求的增加,预计未来参类产品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

在下游领域:公司先后收购上海美峰、上海金像、上海托德公司的厂房及附属设施,借助这些公司在当地主要卖场和连锁超市的销售渠道及生产设施,将公司中药饮片系列产品快速打入华东区域。

风险提示

公司向上游及下游产业延伸,扩张过快,存在资金、人员及管理整合不达预期的风险。

上一篇:收购子公司股权 下一篇:负面报道影响短期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