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时间:2022-08-17 04:25:22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105―01

导入就是开课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的行为方式,是教学的起点。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导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温故引新法

该导入方法是指通过复习旧知来引出新知,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数学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前后知识之间联系紧密,而“温故”可以使知识衔接更加紧密,使学生接触新知识不感到突然,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节,就可采用此法:先由所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引入,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将长方形或正方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并用以前所学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启发导语:“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学过的这些知识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二、实物直观法

数学教学中还可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诱发其直观思维,引出新课。数学本身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而有时候数学上的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哪怕教师再怎么形容,有的学生也无法正确理解。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用具,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物,让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的实物,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和“圆锥的认识”两课,就可运用此法引入。单纯地讲解圆柱、圆锥,学生感觉非常抽象,理解也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圆锥实体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圆柱、圆锥,并让他们想想圆柱、圆锥在我们生活中具体都有哪些体现。这样教W,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三、引史、讲故事导入法

讲授新课时适当地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故事最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故事进行导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仔”所做的贡献。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又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趣味活动导入法

有时候,教师还可以用趣味性活动来进行导入,让学生边玩边学。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首先播放动画歌曲,在学生们听得入迷的时候,音乐突然中断了,这个时候,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三只吵架的小熊。这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只小熊为什么吵架吗?”学生答:“不知道。”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原来熊妈妈给了它们一个月饼,然后分别切成了■、■和■。小熊都想要■这一份,不要■和■的那一份。大家帮小熊算一算,熊妈妈公不公平?”实践证明,这样导入,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五、情境创设导入法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性质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通过鲜明的事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产生感性认识,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理解。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指名两位学生面对面站在教室的两边(表示一段路程的两端),而后让他们相对而行,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他们所走的方向。相遇后提问:“现在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走的路程共是多少?”通过具体观察,学生对“同时、相向、相遇”等几个概念有了感性认识,理解得也很透彻。这样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了障碍,而且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

上一篇:从门外汉到歌剧通:香港管弦乐团的“指环”史诗 下一篇:陶瓷工厂多节渐缩圆锥管90°弯头工程图的画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