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水利促经济

时间:2022-08-17 02:12:50

搞好水利促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011-02

摘 要 本文对连云港水资源概况、水利开发现状,探究资源水利如何开发,以节水型社会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通过海水淡化的途径实现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我市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源水利 开发 途径

连云港市位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的最东端,是亚欧大路桥的起点城市。连云港依山傍海,是国际知名的山海相拥海港城市,也是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全市总人口为480.06万人,水资源总量为20.40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425 m3,只有全国人均的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 m3的下限,属于极度缺水;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域内分属新沂河、新沭河两大流域,灌南县、灌云县是新沂河影响区域,市区、东海县、赣榆县青口河以南皆属新沭河影响地区,青口河以北自成水系。

一、水利开发现状

我市自1982年开始正式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起节水办、行业集团(主管部门)、用水单位3级管理网络,同时我市还建立起4个大型灌区,11个中型灌区,其中四个大型灌区都已列入江苏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范围。而沭南灌区工程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55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左右,年节水量为5000多万方。到目前全市累计节省下1.7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相当于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库容的1/3。

二、我市资源水利开发的主要途径

1.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资源水利开发的根本问题

要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就要以权属管理为中心,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各项职责,不断推进全市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进程,努力提高全市水资源管理水平。

一是收足用好水资源费,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经济支持。我市在2004年自备水调价到位的基础上,2005年初协调市物价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自来水调价政策,目前市区及四县自备水源以及公共供水水资源费调价政策均已出台。通过严格执法、上门宣传、强化服务、加强外联等一系列手段,确保全市各企业按标准足额上交水资源费。

二是加大科技含量,构建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市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水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市的水资源管理水平,先后全面完成了连云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和成果鉴定。另外,拟建立蔷薇河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适时监测和预警预报。

三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编制水资源专业规划。编制完成的连云港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项目《连云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已于去年初通过了省厅的审查。《连云港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已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评审。开展了蔷薇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等专题项目的研究,《连云港市入河排污口整合规划》、《连云港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已正式启动。完成了连云港市地下水压采方案的编制。

四是突出智能化水表安装,强化水资源管理基础建设,结合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我市实施了水资源管理“四个一”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取、排水口巡查制度,积极推广IC卡等新型计量设施。

2.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城市资源水利开发的必然趋势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关键是要抓好节水型载体建设,把我市分解成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等不同类型的载体,实行分类管理、行业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工业。在工业技改中注意引入先进节水工艺,提高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回用率;安装量水设施,按量缴纳水资源费,运用价格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实行计划用水,提倡一水多用、优水优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行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淘汰高耗水工艺和落后的设备;应用节水和高效的新技术,如高效人工制冷及低温冷却技术、高效洗涤工艺等;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加强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等;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重点项目,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和节水“三同时”管理,促进节约、高效用水,充分挖掘企业节水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节水型农业。改变种植业结构。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节水灌溉政策法规、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创新农业用水管理,以灌区、干支渠、电灌站为单位,组建农民灌溉协会,加强有政府指导的合同用水管理。继续兴建防渗渠道,实行管道化输水,喷灌、滴灌相结合,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节水型城市。对城市用水进行总量管理,建立分行业、分产业用水标准考核制度,对于用水大户的企事业单位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提高各单位的节水意识;改造严重老化的供水管网,减少管网的漏失率;普及安装计量设施,取消包费制。农村生活节水要与防病改水相结合,逐步实现农村生活用水集中供给,提高农村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城市中水回用、雨水利用以及海水利用,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减少污水排放。

节水型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动员,进行强有力的推动,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要广泛推广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加强节水的日常宣传教育,建立节约用水社区监督网,设立免费的节水热线,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3.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重要途径

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沿海地区虽占国土面积的13%,却居住着全国40%的人口,提供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由于人口稠密,沿海地区大部分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而我市就低于人均标准。因此发挥临海优势,走海水淡化之路,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1)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认识。通过讲实情、算细帐,提高沿海城市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2)以自身为单元,建立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将自身作为典型性和代表性沿海城市,办好国家和地方两级示范区。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优化组合,实施以海水淡化为主,包括卤水制盐以及提取其他有用成份的化学工业相结合的产业链,使装置的规模逐步扩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作为重点课题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共同攻关,并给予经费保障;对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企业在一定时期实行减免税,努力提高国产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对海水淡化生产企业购置设备和技术改造给予贴息贷款,并适当降低营业税;培育淡化水市场。企业生产的淡化水应比照自来水给予同等补贴,除企业自行销售以外的部分,经检测合格,可以直接进入城市自来水管网。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及其设备制造业正处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既可满足沿海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又将培育出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

上一篇:嘉峪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下一篇:国内民航业的竞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