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枚阔缘“开元通宝”大钱

时间:2022-08-17 01:42:51

尊敬的泉友,请先欣赏三首有关“开元通宝”钱的诗词:“三体双挑分左右,率更。书法制开元。相传蜡样初呈日,当得宫中指掐痕”,“一钩新月似娥眉,野说无稽是洗儿。契背掐痕深入骨,夜凉永巷脱簪时”,“御府泉刀出九圜,开通。元宝式新颁。摩挲爪印端详认,幕上留痕月一弯。”作者依次是清代的刘燕庭、叶德辉、史梦兰。

无独有偶,笔者也收藏有一枚阔缘“开元通宝”大钱(见图片)。直径38.3毫米,缘厚2.5毫米,重20.8克。紫铜质,包浆老到,旧气特征明显,传世古。钱文高挺,笔划较细,为八分隶含篆体构架,章法精美,通字下面一颗星。“开”字为大开户、方口井;“元”字为长一、左挑元;“通”字头为宽头小开口。“走”字前三撇相连,落笔为直挑;“宝”字为宽贝,贝为两长横,平足宝。

《收藏界》2009年第6期,刊登重庆市何开俊先生的《怎样解读这枚盛唐大钱》一文,笔者读后认为言之有理。何先生的这枚钱,与笔者这枚钱,可称为姊妹钱,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诸多不同,如钱币铜质、直径、厚度、重量、钱文等。这种阔缘“开元通宝”大钱,以往的资料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唐朝以后铸的。或为北宋铸,或为元代铸,或为明朝铸;二是用小平钱镶嵌成阔缘大钱。如果何先生的“只能判断它是盛唐之物”的论点成立,那就是说,唐朝也铸过这种阔缘大钱。这可以作为前面两种说法之后的第三种说法。

下面我们看一下一些有关著作上的论述:马定祥先生在丁福保先生的《历代古钱图说》71页,对707号开元大钱(非阔缘)的批注:“开元大钱多有后铸,元时更多。惟此类大开元未见出土,故无生坑泉,其文字不及小平之佳,可能为晚唐时物,并有背月纹者。稀。”孙仲汇先生在《古钱鉴赏趣话》第46页中说:“唐代盛行‘开元通宝’小钱,今存世多以吨计。但大钱则少,所见有各种式样,有的径达4.3厘米,文字高挺,外轮较窄;有的直径3.9厘米左右,宽缘,文字浅平,或以为唐铸、南唐铸,也有认为是明代铸的。关键是视其形制风格及熟旧程度而定。”高汉铭先生的《简明古钱辞典》第204页,无拓图,有文字一段:“旧谱所载阔缘大钱,系后人镶边之作。”董大勇、徐信平二位先生的《珍稀钱币鉴赏与辨伪》第64页,刊载铅质阔缘开元大钱一彩照,直径3.2厘米;定为北宋铸币。

从上面一些论述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位肯定唐朝铸过阔缘大开元,很显然是实物太少,不能充分证明,特别是没有出土的实物佐证。可以说,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改观,只有拭目以待,假以时日,让雄辩的事实来作结论。

就事论事,何先生和笔者的这两枚阔缘大钱,可以排除为镶嵌之作,因为丝毫找不到镶嵌的痕迹。是唐铸,还是后铸?不宜轻易断代,需进一步探讨。再说,这两枚阔缘大钱面世的时间、出处都尚不清楚。上述拙作,欢迎批评指导。

注:①“开元通宝”钱文为欧阳询书写,他的字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

②在《唐六典》(玄宗撰,宰相李林甫等奉救注)卷二十二注中说“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铢,更铸开通元宝”。在《册府元龟》卷五零一中,唐肃宗诏书中也是“开通元宝”。但到了《旧唐书・食货志》就变成了“开元通宝”。

上一篇:09中国艺术品春拍成交总额近69个亿 下一篇:家藏宜兴紫砂蛋包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