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说提案

时间:2022-08-17 11:51:49

这是我省“十一五”的第一个春天,在空上继往开来的春天里,我省的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围绕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河北等全省发展大计,积极建言献策,上交提案五百余件。他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蓬勃昂扬的姿态,追寻着和谐与发展的崭新新途径。

为发展循环经济立法

提案代表:民建河北省委 武四海

背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提出的要求,是应对当前资源与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十一五”期间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浪费严重;二是中小企业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化体系;三是政府缺乏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尚未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调控机制;四是立法滞后,没有很好地发挥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规范和指引功能。

关键词:依法 体系 引导

提案人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法行事,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杜绝资源浪费。例如依法保证集约与节约使用土地,严格土地执法,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集约用地和杜绝土地浪费、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应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化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产业化体系是以资源的减量化使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中,要明确鼓励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开发与传播。

要重视政策、制度和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对于那些经济效益尚不明显,而总的社会、环境效益比较明显的技术与产品,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激励政策,比如全面推行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测量管理;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环保绩效标识制度,将环境友好型产品、再生物品及节能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等等。构建节约型社会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职责,从规划、协调、组织等方面落实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地位。

治疗社会的“心病”

提案人:李建强

背景:面对日益复杂的多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环境,青少年在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失衡使得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日益加剧。“坏孩子”和“问题少年”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家长、学校、社会的一块“心病”。而有着半个世纪发展历程的矫治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工读学校却面临着困境,基本上是学生不愿上,家长不愿送,教师不愿教的状态。2004年11月29日,由、教育部等20多个部委实施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开始启动,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力争在S至5年的时间里在所有大中城市至少建一所工读学校。这就急需我们探索新的工读学校模式,即以科研先行,体验教学为手段的产学研体系。

关键词:建立 灵活 创新

提案人说:目前河北省没有一家工读学校,应首先在省会建立一所新式的工读学校,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做好全省乃至全国的榜样。

学制要灵活多样。招收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学生,学生以目标实现为最终毕业。还可以在寒暑假对普通学生举办公益性的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心理训练和学习策略指导使其全面提升。

学校体制上要创新。成立专门的教学科研机构,科研先行以保证个体教育的效果。研发出适合中国当今社会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矫正课程体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课程体系。学校要成为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有偏差和问题行为青少年及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同时对优秀学生进行全面提高训练。

摧毁利用公车搞腐败的温床

提案代表:民建河北省委封宇星

背景:长期以来公务用车在购买、使用、养护等环节造成的公共财政高额支出和巨大浪费已成为各级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和人民群众的议论焦点。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共有公车3万辆左右,仅车辆购置费就达60亿多,每年年折旧费、年养费和司机工资费用就达10亿多。公车的使用和管理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不仅在经济上增大了城市的运营成本和政府的管理成本,挤占和浪费了紧缺的公共资源,而且助长了领导干部的作风,影响了执政党的威信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阻力 标准 方法

提案人说:公车改革阻力重重,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的障碍和现有公车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以及我国财政法制化程度低使得公车消费成为无人问津的空白等等问题都是公车改革的阻力来源。

公车改革的基本标准应定为:是否节约了公共财政?是否提高了办事效率?是否调动了绝大多数公务员的积极性?是否被社会大众认可?如果公车改革满足了以上四个条件,那么这种改革就是成功的。

公车改革的方法:一、切实加强车改工作的领导。二、成立机关公车管理服务中心,实行公车服务社会化。三、推行公务车由实物化转向货币化,取消公务用车,对各级公务员按不同标准发放交通补贴,节约归己,超支自付。四、公车改革,既要保证正常的公务用车,又要彻底挤掉其原有的水分。五、对个人发放公务岗位交通补贴,用于补助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交通费用。六、做好公车处置工作。对拟拍卖的公务用车要做好全面清查和登记,统一向社会公开拍卖,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七、建立配套的纪律监督制约机制。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提案代表:郑一民

背景:河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2005年12月3日,文化邯公告,公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在10大类501个项目中,我省藁城市耿村民间故事、河间市歌诗等引个项目入围。近年来,我省文化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全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一样,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堪忧。因此,调动经济和法律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资源是传承历史,福及当代的使命。

关键词:广府古城 李氏文化 小吃

提案人说:广府古城距今约有2000多年历史,城内外名胜古迹达30多处,整个古城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城中还有罕为人知的隋唐地道构造,规模宏大繁复,尚待发掘。可以以此为契机,对发掘工作大力宣传,吸引知名媒体介入,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建立更多的开发项目,带动整个古城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李唐先世本为汉族,发源于今河北隆尧西南的尧山镇。国内“李”姓的居民很多,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也有不少李氏后代,所以李氏宗亲文化可以为隆尧的发展搭建起一方 文化平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资源,对文化发掘设立整体的规划和思路,协助当地政府唱好文化大戏,将文化变成财富。

河北省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了丰富的特色民俗,其中“小吃”就是民俗流传的证明。但是以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省会石家庄就没有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特色小吃。所以我们要打造燕赵风味的名牌小吃,集中全省各县的小吃,通过建设街市和生产方便食品等手段,向外推出河北小吃,带来经济收益。

让农民工工资的追讨有个说法

提案人:朱立新

背景:农民工工资问题是2006年的热点问题,对热点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冷思考,即冷静地考虑问题的症结并得出解决的方法。农民工工资追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讨薪没有较为有利的依据。劳动没有合同,工资支付暗箱操作等现象是农民工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强制用人单位向农民提供工资清早,以减少劳动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支付表 强制 直接

提案人说: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工资支付表制度。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编制工资支付表,并让农民工按照工资表上的项目领取工资。工资支付表应当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农民工姓名、支付时间以及项目和金额、应发金额、扣除项目和金额(包括实发金额等内容),除此之外,加班工资金额也要在工资表中明确体现。

要强制用人单位建立农民工上岗考勤制度、用工工资档案制度和月工资制度。实行双向考勤记录,即用人单位与农民工本人各记一份,互为签字。如没有考勤表而引起劳动争议纠纷,应视用人单位存在违规用工或劳务欺诈行为,须承担《劳动法》规定的相应责任。工资档案则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月工:资制度要求用人单位至少每月向农民工支付一次工资,而且工资标准不低于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应按书面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应立即支付工资。

实行用工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制度。农民工工资应由用人单位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而不得将工资发放给“包工头”和其他承包人等。

一定要保证职工的最低工资收入

提案人:赵明晨

背景:2005年,我省各级工会组织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省三市七县的1021个各类企业执行《最低工资规定》、574670名职工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达标率低,被调查的企业和职工其工资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8%、59%。一部分企业对最低工资标准曲解,把加班加点的工资、特殊条件下的津贴等项目包括在最低工资以内,掩盖了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事实。

关键词:监督监察 调整 制度

提案人说:应建立企业职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强化对企业工资的监督监察。在银行设立职工工资保障金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一旦发现职工工资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等问题,劳动保障部门就应立即通知银行按规定从专用账户提取给职工应得的工资和其他收入。同时应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加大对违反最低工资规定行为的处罚力度。

应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职工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省职工工资增长情况,应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并及时公布于众,以保证他们工资增长冰,平随着全省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而得到相应增长。

应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大力推进工资的集体协商。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大力推进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加点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定额等涉及职工基本经济权益的问题,尽量写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同时还应将其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内容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从制度上保证职工依法获得应有的权益。

职业技术教育应实行“订单办学”

提案人:许建国

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路子,必须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适应企业需求的劳动者队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就成为特别紧迫的任务。但我省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普高热、职高冷、职校办学艰难;职业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留不住学生;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结合不紧密,校企脱节,教育资源浪费;职业教育资源分散,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等。

关键词;人才市场就业

提案人说: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首先要改革职业学校的培训模式,摸准市场的脉搏,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实行以市场为纽带,职业学校与当地经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订单办学”和职业学校之间优势互补的“联合办学”,建立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其次建议改革大学的学科设置,把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市场要求连接起来,增加实用性课程,把学习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希望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引起高度重视,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强化宏观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打造特色职业学校,在全社会形成优良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循环农业经济建设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过程

提案代表:九三学社 许

背景: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循环经济应运而生。目前循环经济在我省农业应用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农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尝到循环经济带来的效益。在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为了少走弯路,有必要借鉴循环经济在工业产业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一系列循环理念、发展经验和模式来发展农业。

关键词:基础 认识 技术

提案人说:在生产过程中农业是其他行业的基础,相应的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也是其他行业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农村是所有物质的最终集中地,解决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至关重要。

循环农业实际上是一种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农业发展有关的部门要研究多种具体可行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环环相扣,环环有效益,特别要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市场化之路的循环模式。比如秸秆喂牛-产出牛奶-牛粪发酵-产生沼气-废渣施肥-催生玉米-玉米收割-产生秸秆的一个循环,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就业,还可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增益。发展过程中要有专业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介入,要总结、推广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创建的循环农业模式和经验,还要对农户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要领,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现在,人们普遍对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的认识不明确,更谈不上去自觉实践,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广泛宣传就显得尤为紧迫。理论的提出到具体实践总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可以从小的试点做起,再传递到家家户户,培育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调动各方面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上一篇:象牙塔中的时代品格 下一篇:多措并举 施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