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质疑教材 灵活运用教材

时间:2022-08-17 11:28:59

大胆质疑教材 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的教学立足于教材,但不能盲目迷信教材。研读分析教材并质疑教材内容,灵活地处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本文以《地理(七下)》(人教版)《美国》一节中的“移民国家”为例,谈一下对该部分教材内容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

教材P80这样表述:“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亚洲黄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笔者认为,教材中这样表述欠妥,或者说有些笼统。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这基本上是大家的共识。而英国人早在距今395年的1607年,就开始了在北美的有组织的永久性的移民活动。到1732年,英国在北美已经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32年距今也有270年的时间。尽管这13个殖民地是由英国建立的,但殖民地的居民来自欧洲各地,只是英国人占主导地位。13个殖民地的人民,由于长时间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居民之间差别缩小,英语逐渐成为他们的共同语言,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逐步完善,近代民族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美利坚民族开始初步形成。这13个殖民地也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美国黑人的故乡在非洲。在北美殖民地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南部奴隶主种植园经济盛行,这种经济以大量的劳动力占有为特征。南方种植园主为了得到大量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大肆掠夺奴隶。1619年,一艘荷兰船把第一批非洲黑人运到弗吉尼亚,此后奴隶贸易盛行,把非洲黑人源源不断地运往美洲。黑人奴隶为开发美洲的农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却处于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境地,像牲畜一样任人出卖、杀戮,毫无人权可言。通过南北战争,美国黑人奴隶才获得解放。但是,黑人在美国长期遭受歧视,贫困率和失业率要远远高于白人。

思考二

教材P81“活动”部分关于华人这样叙述:“我的祖先是作为修铁路的劳工来到美国的。”教材中这样的表述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中国最早到达美国的移民并非为修铁路前往,而是为淘金而去。

美国华人和华侨的历史与美国白人和黑人的历史相比要短得多。考察美国历史和中国近代史,华人是在1848年以后大批移居美国的。但最早移居美国的华人并不是作为铁路劳工去的,而是作为矿工前往。华裔美国学者陈依范在《美国华人史》一书中写道:“只是为兵燹所迫,再加上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和美妙的工业发展机会的诱惑,才能使30万人在34年(1848-1882年)的自由移民中,离开故土来到太平洋彼岸。”美国学者认为:“1849年发现黄金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使中国人初次涌入加利福尼亚……(19世纪)60年代由于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需要劳工,他们的人数有增无减。”(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著:《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页)从1848年淘金热时期到1882年排华法案颁布,这是华人移民到美国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华人移民先以从事金矿开采为主,其后多从事采矿和铁路建设,随着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和西部开发的加快,华人移民多为农业劳工和小轻工业劳工,也有一部分流向服务业。

思考三

教材P80“美国华人和华侨约有160万人”。笔者认为这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据。编写教材使用相关统计数据时,一要使用权威性数据,二要使用最新数据。

1991年6月美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1990年的华人人数为164万。(李小兵:《美国华人:从历史到现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华人和华侨总人口240万。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王灵智说:“在即将于4月1日开始的2010年全美人口普查中,美国华人和华侨在人口总数或将超过400万。”(郭世龙:《美国华人部长与美国华人社会地位分析》,《中国市场》2010年第48期)

在进行《美国》一节的“移民国家”教学时,如果我们地理教师掌握以上美国历史知识,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加工,将其有机地融入地理教学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上一篇:注重课堂研究,提高职业学校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对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