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族群”,异彩纷呈

时间:2022-08-17 11:15:57

除了茶壶与杯具,荼器其实还包含了茶则、茶杓、茶挟、蔡船、茶荷、茶馏,甚至烘炉、茶灯、蔡人服饰等。近年台湾茶文化蓬勃发展,蔡界与文化人不断脑力激荡与创意研发,茶器也跳脱单纯的实用功能而提升至工业设计与艺术创作的境界。素材的选择也大胆颠覆传统,彼此竞艳的造型更具巧思,超乎想象,不仅呈现唐宋以来的最巅峰,并在两岸与全球各地发光发热,将缤纷多元的茶文化带向全世界。

茶则、茶匙、茶承与茶荷

即便茶艺文化普及,茶人所用的茶则等器具,不是取竹片削型自制,就是购买现成的木制等量产品。对大部分的茶人来说,茶则等器具不过作为取茶剔渣之用罢了,自然无须大费周章,与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的名家壶根本无法比拟。

艺术家翁明川不以“器”小而不作,喜欢喝茶而创作茶器最微不足道的末稍,30年来雕出了数百件令人惊艳的茶则、茶荷、茶匙等作品,将茶器小品提升至精致艺术的境界,甚至受邀至沈阳故宫博物院展出。2011年开春,世界顶尖名品LV台北101大楼店,从“御林芯茶苑”收藏了翁明川以101大楼为造型的茶则与茶匙等三件作品,更为茶艺与时尚的结合开启了新纪元。

话说竹雕也称竹刻,原本只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或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竹木牙角雕刻、留青阳文雕刻、竹节雕、竹黄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可惜作品始终不脱匏器、竹壶、酒杯、笔筒、香筒、扇骨、竹鼎,至于泡茶辅助用的小器具如茶则、茶匙等,古代竹雕名家大多不屑为之。因此翁明川的竹雕茶器堪称“前无古人”了。

翁明川的竹雕创作,以充满神奇的巧思与创意,赋予竹器生命的律动与茶艺的禅境。可以很传统,也可以非常时尚,更可以光滑如脂、温润如玉。例如将留青与竹肌之间整齐有序地迭压错落,构成青白相间的繁密纹饰,彷佛普普艺术注入LV皮包的高贵血液。时尚语言在正面流畅闪烁,内面却以简练古朴的雕刻,将龙云翻腾的中国图饰作为完美实用的句点;又如看似极简的茶匙,熏成红褐色的竹皮在正面适度保留,与周围包覆的竹肌紧密相切,俨然古代官员上朝手持的笏版,令人赞叹。

而茶农出身,近年频频以制茶技术荣获大奖的郑添福,也从泡茶的实用性出发,雕出了许多精巧的茶则与茶荷,朴实的极简风格也颇受茶人喜爱。

作品介于工艺、雕塑与设计之间,自称“迷恋于工艺、工法、工具、工程”。近年以“迷工造物”为名量产的章格铭,由福星茶业所的复合媒材创作茶器,尤以独树一格的茶承与茶荷最受欢迎。

茶盘

至于茶盘,目前最常见的多为孟宗竹高压成型,以陶作坊、壶蝶窑二者的产品最具创意。少数的石材茶盘大多来自盛产大理石的花莲,上面精雕细琢了金鱼、花乌、水牛等飞禽走兽,由于体积庞大,大多仅流行于大型茶庄或收藏家中。近年则由于艺术家的积极参与,而有小型且设计精湛的石雕茶盘问世,图案也改走现代抽象风。至于木制茶盘,除了资深茶人何建生以古董木饰如斗拱、窗花等加工琢磨而成的茶盘外,一般则十分罕见。

于是笔者乃大胆抛砖引玉,以桧木雕出茶盘,再以喷修铺面,彩绘闽南老厝华丽的马背,并在置壶处写上茶诗。或以桧木凿出椭圆的弧状凹槽置壶,并大胆以油彩咨意挥洒流动的活水意象,亮丽的彩纹也适度营造了陶釉的效果,让画面呈现饱满强烈的色彩。彷佛高温烨炼的铜红挹翠纹釉,在中国古老的宫廷中窑变为现代感十足的抽象风,与一般常见朴拙单调的竹制茶盘大异其趣。

茶馏

如果要避免或淡化清荼的苦涩味、老茶的陈仓味,或熟普的陈熟味,而又坚决反对烘焙茶品的茶人,通常会以“茶馏”在置茶前先作简易的焙火,大致可以达到相近的效果。焙火的方法,先晃动加热器皿,让茶馏四壁受热,待茶馏干燥后再置入茶叶,以腕力上下摇晃让茶叶在茶馏内不断翻滚,以面底层的茶叶过度受热而烧焦,用鼻轻闻待香气舒展后即可冲泡。远红外线,能适度舒展并分解茶叶的杂质,比烘焙快速简易多了。

茶仓

陶艺家出身,曾担任《陶艺》杂志及《普洱壶艺》总编辑长达8年之久的曾冠录,早先以娇红釉苹果般讨喜的小茶仓作品,在茶界打响名号。由于对茶品的茶性、茶质、茶气等掌握游刃有余,因此所创作的茶器特别适合普洱茶的冲泡,甚至还可从老茶、新茶、熟茶之间的异同,拉胚出圆融饱满的最大公约数,特别是手拉的茶叶末釉烧水壶,更从台湾红到中东的迪拜。

至于贮藏老茶或存放清茶的茶仓,除曾冠录专为普洱茶量身定作的的陶制茶仓,还有陶艺家长弓与吴丽娇手拉胚的岩矿茶仓,运用不同的技法与素材融合,不仅外观沈稳、内敛,造型与肌里质感也有强烈的自我风格,饱满的色泽与人文精神更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拙朴的天然陶土,“窑”身一变成了铁锈般的机器人茶仓,让人联想近年超火的电影《变形金刚》。曾获第二届台湾金壶设计奖银牌的张山。喜欢将陶做成铁锈效果,并展现来自于周遭生活的趣味,既给人深沉的反思,也展现陶瓷艺术的不同质感与媒材运用。

天目釉

随着禅茶与碗泡茶的兴起,源自北宋建窑的天目碗近年也炙手可热。许多资深茶人认为,天目黑釉可使茶汤显现更为柔顺的口感,无论兔毫天目或油滴天目,经窑变所创作出的“一釉化多色”不仅亮而温润、层次丰富,且有深邃的质感。因此今天两岸都有陶艺家致力研发,其湾的佼佼者包括蔡晓芳与陈佐导两位大师,以及江有庭、刘钦莹、洪文郁等,他们的努力不仅忠实地传承重现了北宋建盏的陈稳风貌,更发展出炫丽多彩的釉色。

现年85岁的陈佐导,从一位飞官蜕变为国际知名的陶艺大师,至今仍精力充沛且创作不懈。近六十年来先后以偎红挹翠釉、翡翠釉、金砂美人醉釉等,在两岸乃至全球各大博物馆都有典藏。陈大师虽不作壶,但釉色千变万化的窑变天目始终受到茶人的普遍推崇。将黑色天目釉施在深棕色土胎的茶碗上,再施以铜、铁的窑变釉,八窑烧制。黝黑的天目釉流“薄”处产生了铁红、铁黄等色泽的变化,又因克服了天目釉吸收其它色泽的特性,产生了千变万化、流釉与自然美丽的窑变色彩,有时仿若星空般的深邃,又有如火焰般的红艳。

上一篇:我的DIY:蒸青小团饼 下一篇:欣瀹“金兰”“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