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植树造林的特点及成效

时间:2022-08-17 11:10:27

沙地植树造林的特点及成效

摘 要:生态环境非常恶劣,植树造林、封沙育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它不仅能够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发展沙区的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沙地;植树造林;特点;成效

1 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1.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原有植被不易破坏,树种选择应适应沙地生长,固沙、防沙、耐寒的灌木为主。苏尼特右旗主要以固沙先锋树种小叶锦鸡儿和杨柴通过飞播造林和人工直播造林对植被比较稀疏地段进行补播,以提高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质量和经济价值的一种保护性建设措施。

1.2 固沙网格保苗技术

固沙网格造林技术是利用固沙网格建立平铺式沙障,采取生物沙障和机械沙障,在流动沙地或覆盖度较低的半固定沙地快速形成地表风障,达到快速固沙作用,并保护已经播种或自然落种的种子空地成苗。在1~3年内,苗木生长形成可以抵御风沙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机械沙障(胡麻柴)设置,主要在高大沙丘和流动性沙丘的迎风面底部2/3处以下设置4m网格状障碍物,一次性的在流动沙表面形成沙障,将其基本固定。此方法操作简单,适于农牧民独立作业,作业规范性强,治理质量容易保障。

2 植苗造林技术

2.1 穴植法

穴植是在沙区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穴的规格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见方为25~30cm,采用1年生杨柴苗或小叶锦鸡儿苗,每穴栽植2株,确保成活率。挖穴时,先将表层沙去掉,挖深依苗木根系高出5~8cm即可,将苗木垂直立入穴内,将湿土埋入踩实,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要求施工。栽植过浅,根系外露或处于较干旱的表土层,苗木容易受旱死亡;栽植过深,影响苗木根系呼吸,妨碍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生理活动。大量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干旱地区深栽较好,有利于根系接近下部湿润的土层。确定栽植的适宜深度,关键要根据树种、气候和土壤及造林季节等灵活掌握。对粘紧湿润的土壤,应浅栽些,对沙区而言,沙土和轻壤土宜深栽,一般要高于根颈处2~3cm即可。

2.2 施工要求

在春季栽植时,对暂时不用的苗木应假植在背阴的地方,随栽随取,正在栽的苗木应放在塑料袋或盛有水的小桶中,或用湿草覆盖,当天起的苗木最好当天栽完,要作到“苗端、根展、深栽、砸实”。栽后整穴,留坑蓄水,应用抗旱造林技术、生根粉等,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2.3 容器造林

容器造林是对造林成活率低的地段进行补植的一种方法。不受季节限制,这种方法功效较高,不能大面积作用,对沙区造林运输不便,一般不用。

3 工程的建设成效

3.1 生态效益

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地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牧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态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和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3.2 社会效益显著

经过治理,沙区内的林木植被盖度提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实施荒山荒地造林、禁牧舍饲、生态移民等项目,地方旅游业成立,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生态环境的改善,地方经济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3.3 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通过人工造林、沙区造林等项目,增长了农牧民的收入,优化了产业结构,农牧民享受补贴后富裕劳动力进城打工,种草养畜发展养殖业,树木成林后,还可发展林下养殖业和林沙产业。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植树种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同时推进了沙源治理的进度,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3.4 沙地造林存在问题

第一,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浑善达克沙地内自然条件恶劣,多年来降水量低,十年九旱,造林成活难度很大。

第二,项目区一些地方科技支持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生产中急需的耐旱树种的选择、良种壮苗培育、集水保墒等先进成熟技术和以容器苗为主的抗旱保活技术不能大面积及时应用,制约了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加强管护力度,做好封山(沙)育林的保护,层层签定责任状,明确责任、责任到人、严格奖惩,建立护林网络,制定护林公约,规范放牧行为,严厉查处人畜毁林案件,保护建设成果。

上一篇:油松育苗与造林技术刍议 下一篇:城市植物生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