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08-17 09:54:56

靖边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1 基本情况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68万亩,其中可机耕面积约90万亩。县辖13乡9镇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2.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1万人。从地形地貌上可分为南部丘陵沟壑区、中部梁峁涧地区和北部风沙滩区。

靖边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以“菜、畜、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迅猛。截止2014年底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56.2万亩,其中约3.1万亩标准化种植平均亩产约3200公斤,玉米种植面积45.6万亩,其中约有11.25万亩为旱作全覆膜双垄沟种植,平均亩产805公斤,实现粮食总产25万吨;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06万亩,总产28.6万吨,实现农业增加值7.2亿元,实现“十一连丰”,全县羊子饲养量达231.7万只,生猪65.5万头,成为全市养殖业大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我县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农机化成为农业生产的倍增器。

2 “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发展成效

2.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严格落实,惠农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我县共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700多万元,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台14000余台(部),拉动农民自筹12000多万元。从补贴机具的使用性质看,畜牧养殖(铡草机)、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机械、田间管理、卷帘机等)机械呈上升势头,大中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深松机等机械平稳增长。

2.2 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4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5.25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长13.75万千瓦,增长了33.1%。拥有各类农机具6.8万台(部),较“十一五”末增长1.9万台(部),增长了38.8%。拖拉机拥有量6842台,较“十一五”末增长66%,拖拉机配套机具达13000台,农机具配套比由原来的1:1.5提升至1:1.9。

2.3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全年完成机耕面积82万亩,机播面积60万亩,机收面积35万亩,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36.7%、66.7%和169.2%,农机化综合水平突破65%,其中主导产业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水平达25%,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44%。全县可机耕土地面积已基本实现应耕尽耕,机械耕地、平田整地、植保、脱粒、灌溉、加工农副产品及饲草等作业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4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县农机系统结合我县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以抓好示范项目建设为切入点,逐年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在全县共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千亩示范点14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园区2个,实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综合示范面积达3.05万亩。二是加快推进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2014年,全年推广面积达11万亩。三是实施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目前全县已累计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40.12万亩。四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兴起。通过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推广,使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项目重点区和禁烧区达到95%以上。

2.5 农机社会化服务初具规模。目前全县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共计615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70家,合作社注册总资本达9800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2600多台(套),固定资产总额达1.8亿元,服务范围覆盖全县23个乡镇(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然成为我县农机化发展“主力军”。

2.6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保持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成果,认真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积极创建农机安全示范乡、农机安全示范户,有效消除了事故隐患,减少了农机大事故的发生。全县拖拉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连续10年未突破控制指标,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7 农机经营效益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机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改善了自然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4年,全县农机经营总收入达2.3亿元,实现利润0.8亿元。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农机工作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3.1 农机化综合发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机化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其它农业机械少;单一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2)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松散,责权利不清。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农机的利用率不高,影响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3)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农民受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规格不统一,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农户经营地块零散、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大型机具的大规模作业,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突出。

3.2 农机化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1)农机补贴规模和补贴率不能完全满足农民需求。近几年国家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补贴的机具种类和额度有待增加;(2)农机作业成本增加,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

3.3 农机化发展的体制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1)市补贴资金对我县安排资金过少,政策性补贴资金和农机化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不能配套。(2)农机手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机手对农机安全监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拖拉机操作比较简单,技术容易掌握,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不存在安全问题,因此没必要参加农机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

3.4 农机工作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1)经费保障不足,工作条件差。农机学校、农机监理站工作场所老旧,工作人员办公用房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窑洞,现已年久失修,对开展工作造成很大不利。农机培训、监理装备不齐,无法高效开展工作。(2)农机干部交流不畅,干部提拔使用慢,老中青干部断层明显。

4 今后几年我县农机化的几点思路

4.1 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培育和发展种养殖大户。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利用农机服务粮食、畜牧、养殖、蔬菜等四大产业,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发展全程机械化,为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提供场所。

4.2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我县地广且地势平坦,农业机械化发展立地条件非常好,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主导产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县农民对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需求量大、积极性高,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人心、农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了农机具、农机技术的引进推广速度,提高了我县农机装备水平。但仍然有农民没钱购置农机具问题,制约着农机化发展,应加大对机具的补贴力度,增加项目实施,以及对农民、合作社实行贴息等信贷支持。

4.3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在政策上给予宣传,引导专业合作社逐步规范;在信息上给予服务,引导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上给予专项补助,促进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使其在农机发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领头雁”作用,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4.4 加快先进农机具及农业技术的引进推广。要围绕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引进新型农机具和农机作业新技术,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机具和技术,加以大力推广。通过新建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引进、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和技术培训的工作方式,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引导农民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种植,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和科技大户大胆走出去学习引进,以实现新技术引进的多元化和科技转化能力。

4.5 加强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新机具新技术是否能得到有效发挥和推广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现我县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旱作玉米双垄沟全覆膜技术以及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等是我县主导产业最前沿的推广技术,农民是否熟练掌握,培训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育,培训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合作社规模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我县的农机化综合水平已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农机化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距国内农机化发展好的省市仍然有不少的差距,提高空间很大,为我们农机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以上是我结合我县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的建议和思考,希望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从而促进我县农机化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果树根癌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福山区畜牧业发展转型路径及其保障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