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人事地震

时间:2022-08-17 09:53:56

宏碁人事地震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大地震,打乱了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原本惬意的退休生活。

11月5日,宏碁董事长兼CEO王振堂表示,将于2014年1月和6月分别卸任CEO和董事长两项职务,总裁翁建仁将接替CEO一职。

在董事会的召唤下,已退休近10年之久的施振荣不得不重新出山,以变革委员会召集人的身份回归宏碁,协助董事会组建新的管理团队,并为公司转型出谋划策。

刚过两周,施振荣的召集人身份再次发生戏剧性变化。11月21日,宏碁公告说,王振堂和翁建仁突然双双请求立即辞职,施振荣不得已再接下宏碁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

半个月,两次高层动荡,折射出宏碁所面临危机的全面爆发。

在以王振堂为核心的第二代经营团队的带领下,这家科技巨头曾经一度接近PC行业的顶峰,但在过去的两年中,由于PC市场的萎缩和移动设备领域追赶不力,宏碁的经营状况起起伏伏,虽偶有反弹,但止不住大势的滑落。

有着“台湾IT教父”之称的施振荣,早年曾两次将宏碁从危机悬崖边缘拉回来,如今,他能否第三次挽救宏碁,或者找到能拯救宏碁的新接班人?

“王翁配”解体

王振堂的离职,即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宏碁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宏碁净亏损高达131.2亿元新台币(约合27.24亿元人民币),前一季度,宏碁的净亏损额为3.43亿元新台币(约合7000万元人民币)。

面对糟糕的业绩,作为宏碁9年来的掌舵人,王振堂自然难辞其咎。王振堂称,对无法领导公司东山再起感到遗憾,对公司近期一系列重大亏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王振堂扛下责任之后,为何总裁翁建仁也会放弃继任,一同辞职?

据接近宏碁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其中的缘由还要回到2011年。

2011年1月,宏碁公布了低于预期的2010全年财报,2个月后,当时的CEO兼总裁兰奇请辞,王振堂重任CEO,翁建仁接任总裁。

翁建仁是施振荣时代的老将,行事以快著称,在兰奇掌舵时期,翁建仁即是宏碁上网本业务的重要决策者之一,同时也是宏碁上网本快速起势的操盘者。

“王翁配”取代“王兰配”后,王振堂将决策权交给了翁建仁,翁建仁在行业发展趋势上也意识到触控产品的重要性,并成立了触控事业群开启转型之路,但在对外传递宏碁战略走向时,翁建仁仍和王振堂一样,坚守着“PC仍是我们主业”的思想。

在这一思路下,宏碁的触控业务没能把重心放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以Windows8为核心的触控超极本和变形笔记本电脑上。

翁建仁曾经设想,如果这类产品可以占到宏碁销售比例的20%?30%,那么宏碁就有机会成为全球触控电脑销量的冠军。

但交了一年学费后,宏碁发现,消费者的兴趣并没有如期转向超极本或变形笔记本,这一方向性的重大失误,让宏碁的转型陷入泥潭。宏碁的业绩,也紧随PC市场的萎缩日渐下滑。

施振荣回归后曾透露,王、翁两人压力都很大,本来勉强挽留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发现如果不马上退下来,会造成另外的困扰。

施振荣没有指明具体是什么困扰,不过有消息人士说,11月初王振堂宣布辞职后,有不少投资者对翁建仁接任CEO不满,董事会中也有人认为,翁建仁对宏碁近两年的下滑,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内部博弈

除了战略方向失误,宏碁内部的阻力也导致转型举步维艰。

比如,肩负宏碁转型使命的触控事业群,就是因为内部各方势力之争,最终名存实亡。

成立之时,宏碁触控事业群虽然招揽来陈国维任总经理,背后实际上还是由翁建仁整体负责,最初的业务圈定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地位与宏碁电脑产品全球运筹中心对等。

但不到半年,在“PC为主业”的策略下,触控事业群的平板电脑业务就被并入在集团内地位一直强势的电脑产品全球运筹中心。2013年上半年,触控事业群的层级也被降格为宏碁公司智能手机集团,仅负责中国地区的智能手机业务,人员缩编至不到70人。

然而,即便是这个智能手机集团的去留,也引发了激烈的争斗,智能手机业务也大有被电脑产品全球运筹中心吞并的趋势。

事实上,类似的内部博弈此前在宏碁就一直存在,原CEO兼总裁兰奇的离职就是一个例子。

2008年,兰奇接任CEO一职时,宏碁方面曾对外表示,“这表明了集团对兰奇总裁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但这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业绩基础上,前述消息人士称,当2010年公司开始下滑后,高层内部对兰奇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当时,外界对于兰奇的离职原因着墨不多,仅有的一个说法也源自王振堂。他解释说,“兰奇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法与公司大部分董事不同,并且经过数月交流也未能达成一致。”

王振堂表示,他与兰奇在公司规模、发展、客户价值创造、提升品牌地位,以及资源分配和执行手段上均有分歧。

比如,在冲击宏碁业务的移动互联网设备领域,王振堂与董事会坚持认为,个人电脑仍是公司核心业务,而移动设备业务虽然是个契机,但需要保持“谨慎”。

兰奇的观点则是,当时宏碁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领域已经处于落后地位,必须要加大资源投入,快速进入该领域。

此外,接任CEO职务后,兰奇也希望能在管理团队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在进军移动设备领域这个问题上,他曾多次向董事会提出,应该允许他在台湾以外的地区寻觅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行业的管理人才,但董事会并不同意他的做法,认为这会导致宏碁“非台湾化”。

谁挑大梁

在宣布离职之后,王振堂也表示,要通过资产减损、裁员7%等方式扛下所有烂摊子,不让新团队接手后还要忙着“清垃圾”。

即便如此,新的接班人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棘手,削减成本只能保证一只脚脱离亏损泥潭,想要完全走上复兴路,还是需要接班人为宏碁的业务变革指明道路。

那么,谁更适合担此大任?

显然,施振荣不可能长久扛着这份重担。这位年届古稀的老人,自2004年退休时起,就一直在与心脏病抗争,多次心脏搭桥手术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很难长时间从事企业繁重的经营管理工作。

施振荣在重新出山时也已经表态,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是变革委员会的“召集人”,主要的职责是为宏碁提供推动变革转型的经验,用他本人的话说,是“诸葛亮献策”。

宏碁在最新的官方公告中同样否认了施振荣长期任职的可能性,称新的董事长人选已有腹稿,只是还需要经过2014年6月下一届董事会推荐程序。

有媒体引用宏碁内部人士的消息猜测,新任接班人的最终人选很有可能从联合创始人黄少华、前执行副总裁庄仁川以及iGware创始人严序纬三人中选出。

不过在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珺看来,不管是哪位接班人接手,可供宏碁选择的变革空间已经十分狭窄。固守PC领域已经被证明没有未来,PC领域突围的几位竞争对手,要么如惠普和戴尔放弃PC主业,主攻企业IT服务市场,要么就像联想,在保卫PC根基的同时,转型PC+,走移动互联网路线。

宏碁的精力向来放在消费市场,优势是硬件制造,在企业市场并没有太多积累,走IT服务路线将会十分艰难,移动互联网路线看起来是最好的选择,但这就需要接班人有雷霆手段,重新整合并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此前荒废的触控业务。

在这之前,宏碁迫切需要统一集团上下的组织文化,为业务层面的变革扫清障碍,这或许是施振荣复出的最重要意义。

上一篇:4G标准的幕后推手 下一篇:3Q大战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