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民族图形发展的出路

时间:2022-08-17 09:15:13

加入WTO后中国民族图形发展的出路

[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科学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外来文化思潮对中国的民族传统图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经过多方面分析论证认为中国民族图形的发展出路必须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努力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之融入国际化设计语言,才能建立属于自身而与时俱进的民族图形艺术,更好地为商品经济社会服务。

[关键词] 图形 中国民族 现代

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频繁,世界各国的文化也随之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图形设计艺术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对于企业与商家来说,图形艺术是提高商品附加值、创造销售机会、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了解商品信息、满足物质需要与审美需求的重要部分。我国民族图形艺术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折服世人。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历史变迁等多重原因,中国民族图形要想走向国际舞台,同时打开我国商品流通的海外市场,它必须与现代图形相融合,既要有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要融入国际化设计语言,才能符合国际化发展和现代审美的需求。这是当今中国民族图形发展的必然出路。

一、中国民族图形与现代图形融合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的要求

由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尤其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交流、国际性的对话与日俱增,为图形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国际化的内容除了传播功能追求共识性、表现形式追求国际特色,还包括审美功能的国际化,也就是图形设计要符合国际审美标准,能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和接受。中国民族传统图形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其形式美感和技术表现很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例如我国出口商品的包装缺乏海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反映平平,甚至不适应国外受众审美标准或风俗习惯而被迫退出市场等屡屡发生。因此,使用现代的审美标准重新演绎民族图形,也是国际设计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现今中国文化处在一个多元化的转型时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减弱,我国图形设计艺术正受着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若全盘西化,将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沦丧,若是固步自封,将会被世界发展的脚步所淘汰。对于中国图形艺术,何去何从值得人们深思。从图形设计艺术的角度讲,特色和个性是重要的基石,在向世界学习的同时,对中国民族传统图形加以梳理、总结和审视,了解其精神和要义,融入时代精神,创造出符合世界发展需求,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图形艺术。因此,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是必然的。

二、从人类文化心理结构角度分析,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具有很大可能性

从人类文化心理结构角度分析,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融合具有很大可能性。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智力结构(真)、意志结构(善)和审美结构(美)。首先,就它们的形式看,它们形式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人们,在追求真、善、美时才有共识,才有相近的见解与追求。古代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同现代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虽然与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相联系而有所不同,却又有共同性、延续性。正由于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因而当代人仍能欣赏那些年代久远的古典艺术。本民族、本阶级的人仍会感到其他民族、其他阶级的艺术魅力。

其次,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容却是具体的、历史的,并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形式,虽然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而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所感受到的社会内容和情调有所不同,它又始终渗透着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审美意识,所以具有历史具体性。不同国家、民族、阶层在追求真、善、美时才有差异,才有不同的见识和看法。

中西方图形艺术亦是如此,它们在审美结构中既具有普遍共同性,又具有历史具体性。由此可见,图形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具有无限可能性。

三、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是国际化、多元化、人性化和绿色设计,以及信息环境与高科技工艺等方面的多重需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设计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同时各国文化不断交流,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在设计领域,图形是视觉语言,它给人们的感受是共同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国际视野,使设计日趋国际化、标准化。而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的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认知观。设计师不得不面向国际大众,在现代设计中,把不同民族图形通过需要进行再组合,力求把所有新的元素考虑在内,以达到传达信息多样化的目的。在构思和表现上,现代图形设计的语言表述是相同的:巧妙而新奇、简炼并达意。民族图形设计必须顺应现代设计的走势,融入国际化语言,和现代图形设计接轨,从而将商品信息传达给国际受众,推动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具备本土化设计需求

本土化设计是设计师在本土所处环境通过思考,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思想。设计师立足于本土文化、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由此令人们领悟到民族历史发展的文脉和艺术魅力。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图形设计,无论观念,还是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图形元素还是有着一定的渊源。现代设计的诸多流派均来源于现代绘画风格,而这些西方近现代派绘画在其启蒙时或多或少地汲取了东方艺术的营养。对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图形的改造,则使图形不仅传递了现代设计观念,更使民族传统图形能够真正成为现代信息的传递载体,符合现代设计的功能并迈向国际舞台。这为中国本土的众多民族品牌商品顺利打开国际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具备时空化设计需求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设计也逐步从二维向三维到四维空间延展。设计中的时空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符号。东、西方空间想象形式,设计图形的叠加、透视、错位、渐变等仿佛将我们带到立体思维的大空间,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可以大大超越和突破旧有的二维空间设计。

4.具备个性化设计需求

现代社会中,设计不仅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必须赶上科技的进步。

在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下,设计界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当设计走向国际化之后,其设计创意就必须具有个性化。因此,文化的民族化特征并没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而消失,相反得到了重新的认同和进一步的肯定。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内容,版式等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在演变中寻找个性,倡导民族设计风格与民族精神,设计在个性表达的道路上才更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包装、服装、工艺饰品等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该类产品出口贸易剧增就是有力的证明。

5.具备人性化和绿色设计需求

商业社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失调。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是21世纪全球设计的主题,所有设计其实都是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要展开的,绿色设计需求,它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民族传统图形艺术品许多采用天然棉、麻、木、竹等可循环利用、无污染材料。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从一定程度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具有环保等特点。

6.信息环境与高科技工艺需求

图形设计受科技影响是多方面的,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和高科技的代表,它为设计带来了巨大变革。

(1)设计对象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丰富促使了新的设计行业和设计职业的不断涌现,例如数码图像、商业插图、电脑三维动画、影视数字后期制作等等,这些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为设计提供了广阔前景。

(2)设计方式的变革。这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兴起,例如各类设计软件photoshop、freehand、3dmax等使设计师工作更高效,设计过程视觉化、设计结构精微化、设计成果现实化。

(3)设计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大众媒体,设计师得以共享全球信息资源,从而为设计创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设计师的思维从静态的、被动的传达向动态的、人机对话式的双向沟通转化。这就给设计师的创意带来了更丰富的灵感,更广阔的创作平台。

以上种种表明,加入WTO后,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融合才是中国民族图形发展的出路。

四、结语

在现代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图形不但在设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激烈的商品市场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图形艺术要得以发展,就必须继承、发扬并创造出新的民族气质。一个国家艺术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前提,而世界性正是民族性的发展和结果。对本民族图形艺术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把握其精神,寻求新的现代形式并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以新的目光审视传统,结合传统与现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恩寰:美学引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

[2]易中华: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传承[J].包装工程,2006,27(4):287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

上一篇:基于J2EE的轻量级企业信息系统框架应用 下一篇:宅急送――快餐行业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