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不可“任性”

时间:2022-08-17 09:02:28

行政处罚不可“任性”

【摘要】行政处罚是进行社会治安管理的必要手段,地方政府行政处罚效能与政府公信力密切相关。行政处罚效能较高时,政府公信力会相应提升。而行政处罚中标准混乱、模式落后且行政执法人员非法行使行罚权力,则会直接导致行政处罚效能低下,更会破坏地方政府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力,为社会法治建设带来治安隐患。

【关键词】治理创新 行政处罚效能 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523.5 【文献标识码】A

行政处罚效能客观体现了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的效果,体现为正面导向的社会矫正作用,即对社会不法行为产生避免、减少的作用,使处罚对象在相应手段下产生悔改和矫正效果,从而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使政府行政工作的服务职能得以体现。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首要目的在于创新、改善社会发展环境、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职能。 行政处罚不规范影响政府公信力

相关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我国行政处罚条例、法规和制度呈分散状态,一些部门性质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行政处罚规制都有相关规定,这也是地方行政执法依据间出现矛盾、互相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导致一些部门在行政处罚规定上,存在操作性相互制约、权责不够统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完善。同时,个别地区在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幅度存在差异,造成处罚过度。公民主张合法权益得到伸张,追究者的法律责任,使行政处罚权力得到一定改善。尽管如此,行政处罚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毕竟有限,公民知情权、问责权还没有得到普及。因此,公民参与监督行政处罚的意识较弱、民主程度相对较低,使公民对地方政府行政处罚行为产生误解和抵触心理,这给政府公信力和法治公信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行政处罚模式相对落后。我国各地方政府通行的行政处罚为“少罚多量”模式,这种模式通行与《行政处罚法》的计划经济背景相关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法治意识提高,少罚多量的行政处罚模式不能满足目前惩罚和警醒目的。同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行政处罚在地方经济水平影响下,其效能差异逐渐产生。如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标准为二十至二百元,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二百元的罚款作用很小;对贫困地区而言,二百元上限的罚款数目可以起到些警告作用。像这样的行政处罚,不仅给地方政府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同时也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少部分行政处罚模式与社会发展形势存在差异,行政处罚模式、类型以及监管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个别行政处罚公开性和透明性较弱。当前,在偏远地区个别行政处罚中存在逃避公开处罚的边缘行为,部分行政执法者牟取个人私利,⒄当的行政处罚变为私自的权钱交易,不出示处罚依据、不开具凭据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使行政处罚法的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让被处罚对象丧失对法律的敬畏。行政处罚惩戒和警告的处罚动机不端正的现象,也导致在个别偏远地区法律执行力度弱化。

少部分地方政府行政执法中存在非法行为。在我国一些地区,行政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个别地方政府存在一些通过行政干预阻扰司法公正的案例。行政权力无底线,人民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相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治理措施不完善,引起行政处罚中出现非法行为。而部分地方行政处罚执行人员司法意识淡薄、非法制裁的行为,使行政处罚说服力不强。地方政府公众形象受损,部分群众对地方政府的公正性和人民性质产生怀疑,最终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损害党群关系,也成为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治根基的主要原因。 结合治理创新理念,提升行政处罚效能和政府公信力

转变观念,推动地方政府行政处罚法治建设和模式创新。地方政府转变行政处罚观念,是治理创新、全面规范执法的基础,要强化监督体系,健全法律法规,推进行政处罚法制建设,做到行政处罚有据可依、量权合理、权责对等。同时,增加行政处罚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设问责制和责任制,突出体现行政法规的社会治安职能,通过内部管理效能,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另外,地方政府应立足长远,坚决抵制以行政处罚为地方经济创收或为部门谋取利益的投机思想。切实维护《行政处罚法》赋予行政部门对破坏社会秩序违法行为的惩罚权力,并保护处罚对象所享有正当权益,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因此,处罚应注重行政处罚效能,兼顾大罚少量和小罚多量两种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尝试多罚少量的处罚模式,使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彰显法律的威信,提高行政处罚效能,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度。

以创新思维细化行政处罚类目和流程。治理创新需要开拓眼界,树立创新思维。改变低效能的现状,应解放思想,引进先进模式,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实现行政处罚的人性化、多样化、高效化。彻底改变经济处罚为主要手段的方式,立足经济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和人性心理学因素,以更为适用、有效的处罚方式达到提升行政处罚效能的目的。如针对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可通过构建公民形象库、信用库等大数据系统,将公民不良行为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个人信息记录,个人污点记录将对生活产生各种不利影响,通过污点记录管理实施行政处罚。与现代社会生活模式的关联性更为密切,其处罚效能可能更为明显。此外,细化行政处罚的类目和流程可以有效遏制行政执法人员的投机行为和违法行为,有利于重建政府形象、提升公信力。

加强行政处罚监督体系建设。首先,对于行政处罚中的执法人员违规行为,地方政府应出台具体的惩处制度,政府应有主动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气度 ,敢于正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虚心接受来自公众的监督和问责,不能以临时工和合同工等理由搪塞过关,重视政府正面形象建设和公信力建设。其次,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经济和法治现状,在综合评估后实行合理的处罚裁量,既考虑到处罚对象的承受能力,又体现出法律的威严和震慑力度。地方政府需要规范行政执行者的执法行为,所有适用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需要按要求出示处罚依据和标准,同时接受社会监督和举报,对一切不合理的裁量行为均有权追认为无效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行政责任。

创新管理理念,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针对行政处罚中的非法行为,地方政府的管理机制要逐步完善和提高。首先,行政部门应加强法治建设。所有行政处罚执行人员(上至管理者下至临时工、合同工),均应接受严格的法治学习,带头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行政处罚过程中产生的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不论级别和身份,立即严肃处理并公示社会,让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维护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力度。其次,行政执法人员应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道德水准,做到“执法者明法,更守法”“以法治理,以理服人”。在行政处罚中,按要求主动出示身份证明、处罚依据和凭据,做好行政解释工作,尽量采用柔性策略,避免发生冲突,将工作做到细处,使行政处罚的教育功效得以彰显,从而提高行政处罚绩效,增加政府公信力。

行政处罚作为地方政府治理的一种行政手段,需要不断解放思维,需要创新变革行政管理理念,以符合当前发展的全新视角和高度,严肃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对待行政处罚工作和地方政府行政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防范措施,综合治理管理中出现的的漏洞;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使行政处罚发挥出社会治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和改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 【参考文献】

①邱志强:《多元治理+机制创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江海学刊》,2015年第6期。

责编/谭峰 美编/杨玲玲

上一篇:转变工作作风,打造服务型政府 下一篇: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