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梁拱组合式公园景观桥的设计与施工

时间:2022-08-17 08:57:11

一座梁拱组合式公园景观桥的设计与施工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座公园景观桥的设计与施工。该桥采用上承式梁拱组合桥,墩梁固结,桥墩采用“Y”形,墩与主梁梁底线形采用圆弧过渡,结构新颖,造型美观。该桥梁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本桥采用的梁拱组合桥,桥台不产生水平力,下部结构工程量较小,达到了即美观又经济的效果。同时对全桥进行了平面结构分析,验算结果表明:该桥梁结构安全可靠。

[关键词]梁拱组合桥;MIDAS/Civil;景观桥

中图分类号:TU7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60-02

1 工程概况

本桥为公园园区道路跨园区内景观水系桥。

该园区道路路幅宽度为6m,依据景区规划要求,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主要供观光电瓶车行驶。

桥梁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

2 桥梁总体设计

2.1 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支路;

2)设计荷载:汽车荷载采用城-B级车道荷载的效应乘以0.8的折减系数,车辆荷载的效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人群荷载按规范计算取值;

3)抗震等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6度;

4)桥梁横断面:1.5m(人行道)+6m(车行道)+1.5m(人行道)=9m;

2.2 设计方案构思

考虑桥梁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而常规拱桥的基础需承受拱肋较大的水平推力,对基础的要求较高,故本桥方案不宜采用常规的上承式拱桥,适宜采用无水平推力的梁拱组合桥。考虑采用“Y”形桥墩,桥墩与主梁固结,主墩与梁立面线形呈拱形,桥梁结构新颖,造型美观。

2.3 方案特点及寓意

立面线形流畅、结构轻盈、挺拔,桥下空间通透,景观效果较好;梁拱组合桥结构受力合理,由于上部荷载对桥台不产生水平推力,所以基础工程体量较小,本方案能更好的适应本工程所处较差的地质情况。

河中竖立的两个V型桥墩犹如两双强劲有力的大手托起桥面,寓意着我们今天用勤劳的双手托起园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2.4 总体方案

本桥梁采用22m+36m+22m梁拱组合桥,桥梁全长87米,桥梁位于道路直线段上,桥梁中心线与道路中心线正交,桥梁横断面较道路两侧各增加1.5m宽的人行道,横向布置为单幅桥。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桥,桥墩为钢筋混凝土“Y”形桥墩,墩梁采用固结,桥台为钢筋混凝土墙式桥台,桥墩基础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桥台基础为直径1.2m钻孔灌注桩,桩端均进入第⑧层中风化闪长岩。

2.5 结构设计

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双室变截面直腹板连续箱梁,顶板宽为9m,底板宽均为6m,悬臂长度为1.5m;主梁在边跨端部梁高1.0m,中跨跨中梁高1.0m,主梁梁底线形采用圆弧形,主梁梁顶线形同道路纵断;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0.42m,腹板厚0.5m~0.8m。

桥墩为钢筋混凝土“Y”形桥墩,墩梁采用固结,桥台为钢筋混凝土墙式桥台,桥墩基础为3根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桥台基础为双排6根直径1.2m钻孔灌注桩。

3 结构计算

计算模型采用Midas 2010进行计算,模型中建立下部及上部整体模型,桩基采用“m”法计算,模型中采用节点弹性约束对桩土耦合效应进行模拟。

平面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全桥结构共划分为1000个单元,期中主梁划分为个单元。

结构分析主要包括整个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施工过程分析中计入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按照规范对结构进行验算。

主要设计荷载如下:

1) 结构自重。

2) 二期恒载。

3) 活载:汽车荷载采用城-B级车道荷载的效应乘以0.8的折减系数,车辆荷载的效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人群荷载按规范计算取值。

4) 整体升降温:升温 23.0 ℃, 降温-23 ℃。

5) 主梁截面温度:按照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规定取用。

6) 收缩徐变:按照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规定取用。

7) 基础不均匀沉降:5mm。

主梁主要验算结果:

根据以上结果表明:结构上缘最大拉应力1.3MPa,下缘最大拉应力0.6MPa,均小于0.7ftk= 1.855Mpa,满足规范要求。

4 施工步骤

考虑梁拱组合桥的受力特点,结合周边环境,全桥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桩基及墩柱施工;

2)搭设主梁施工支架,并进行支架预压;

3)现场浇筑主梁;

4)张拉预应力;

5)拆除施工支架,施工桥面铺装、栏杆等附属设施。

5 结语

本桥梁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采用无水平推力的梁拱组合桥较为合理,梁拱组合桥将梁和拱两种结构有机组合起来,共同受力,充分发挥了梁受弯和拱受压的结构受力特性,达到了即节省又美观的目的。该桥型轻盈美观,线形流畅优美,获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成棣.预应力梁拱组合式桥梁[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12

[2] 杨士金.景观桥梁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4

[3] 范立础.桥梁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11

作者简介

潘安亮(1981―),男,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道路与桥梁,就职于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一篇:谈路基质检的要点 下一篇:浅谈CCBⅡ制动机ERCP作用原理及故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