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 提高科学探究课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17 07:14:39

精心预设 提高科学探究课的有效性

通过主持几年的听评课教研活动,我们发现小学科学在实验探究环节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实验设计不到位、欠细致,学习任务要求指向性不强;二是学生纪律松散、混乱,有时甚至处于失控状态;三是实验漫无目的,不能有针对性、有序地进行科学探究;四是徒有“合作探究”的外表,学生实际上参与不到探究学习中去。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关键在于教师精心预设探究实验。所谓“教学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清晰理性、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的特征。精心预设,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是生成精彩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现以《水面的秘密》一课实验探究部分为例阐释。本课探究实验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养成细致观察、认真实验的科学习惯。学习重点:通过观察、猜想与实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针对实验探究课常出现的问题,从五个方面预设,提高实验探究的实际效果。

一、预设细节,帮扶指导有效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更需要教师的扶持。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哪些方面会出现问题,出现什么问题,教师都要尽量预设到,这样才能减少操作失误,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例如,本课中“硬币装水”实验片段,学生操作时常出现用力过大,滴管中水不能逐滴流出,滴不到硬币中心,观察水面的方位不对,水滴数的算法出错等问题。在教学前教师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问题的“节点”预设引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疑问:

学生尝试操作时,水从胶头滴管成股冒出,教师趁机问:“这是几滴?此时能用滴来衡量吗?”学生摇头。教师又问:“那么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要轻轻地捏胶头,要逐滴流出。”

师追问:

“向什么位置滴水不易流出来?”学生思考尝试滴在硬币中心位置最佳。请学生们思考从哪个方位观察,最能明显察觉到水面的变化。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出此实验从侧面观察效果更好。

师质问:

有的学生滴到第16滴时水从硬币上溢出,教师问:“硬币能盛多少滴水?”绝大多数学生回答“16滴”。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6,变换成质问的语气:“是16吗?”有学生觉察到了问题,说出“15滴”。教师追问为什么是15滴。学生回答:“第16滴已经溢出了,只能盛放15滴。”进而总结出记录滴数方法:总滴数减去最后一滴。

因为课前教师已充分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轻捏滴管的胶头、滴在硬币的中央、从侧面观察水面的变化、滴数的算法等4个细节入手进行帮扶,让学生始终围绕实验的核心环节反复探究,自我尝试,减少了不必要的弯路。经过教师的扶持引导,保证了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操作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大大提高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

二、预设流程,环节操作有效

三年级学生喜欢玩,自控力不强,在探究实验中容易偏离探究目的。在“杯子吞针”实验中,他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水怎么还不流出来和数回形针个数的层面上,从而忽略了观察水面的变化(此实验的关键环节),导致实验结论的偏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思维特点,预设出流程明晰、任务合理的实验记录单(见表1)。

表1 杯子吞针实验记录单

精心预设的实验记录单流程,就像盲人的拐杖,对小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逐步回归到水面现象观察上,把握住观察水面的变化是本实验关键点,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环节,探究结果的得出水到渠成。

三、预设分工,合作探究有效

新课程理念强调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科学探究更离不开分组方式。实施小组合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彼此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关键是教师要对小组进行指导,做好角色分工。

《水面的秘密》一课,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动手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了避免分工不明、嘈杂混乱的小组合作状况,教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5人分成一组,小组长由大家轮流当,组员分工明确,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总结、发言、汇报等各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四、预设规则,评价导向有效

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参与热情高,但不容易保持注意力,很多实验是在黑板擦敲击声中停止的,小组汇报是在教师大声呵斥后进行的。怎样既民主又集中地开展小组合作,关键是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怎样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高效地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师预设评价的智慧中。

例如:实验前教师宣布“规则”,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见表2)进行奖励:有秩序、不混乱,得到一颗智慧星;按要求完成实验后立刻坐好,举手向教师示意,安静地等待其他小组会得到一颗智慧星;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将会得到一颗智慧星……本节课哪个小组所得智慧之星最多,就被评为优胜小组。在一周内,得优胜最多的小组会得到奖励。

表2

恰当的评价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培养了规则意识,课堂各环节得以顺利实施,探究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五、预设技术手段,突破难点有效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水面的秘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2个动手探究实验初步感知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学生说“水面凸出来了,鼓起来了”,这只是在思维中形成了一个表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实质是什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求教师为学生架起通往理性知识大门的桥梁。

动画视频“巧虎科学大惊奇”―神奇的表面张力,形象展示了水的表面张力实质,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轻松地理解了表面张力的科学道理,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六、结束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学情”,预想“可能”,简化头绪,使目标更集中,环节更优化,学习主体更明确,流程更清晰。可以说任何充满智慧的课堂都是执教者精心预设的结果,精心预设应成为每位科学教师的共识。

(房慧艳,本科,一级教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教师进修学校,255300。苏春芳,本科,一级教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八里小学,255300)

上一篇:女儿的迷与悟 下一篇:跟着“红头文件”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