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17 06:49:55

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自吉林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确实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来看,机构逐渐扩大,培育了以长影集团吉林省广电网络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歌舞集团、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动漫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企业集团;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建立来看,吉林省文化产业树立了许多知名的文化品牌,诸如大家熟悉的“吉林歌舞”“吉林农村题材电视剧”“吉林二人转”等;从吉林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来看,先后成立了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吉林歌舞剧院集团有限公司、中筝文化集团长春市光明艺术学校等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

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影视作品主要以表现白山黑水的粗犷为主,自然景观原始而质朴,人物善良而狡黠,形成了迥异于其他地区的独有文化样态。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特殊景观,成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竞相开发的对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独有的自然景致并不能成为文化产业依赖的全部,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有顽强生命力的朝阳行。但是,需要指明的是,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景象只是表面的繁荣,内里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深度开发较少

主要依靠原始自然形态资源,如长白山及周边民俗村的旅游开发,主要依靠自然存在的原始样态,而对深厚的文化意蕴缺乏深度发掘。

2.缺乏精确的文化定位

仅把吉林文化展现为东北方言和乡村的喜剧性和娱乐性,吉林文化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并未得到全面的体现,如东北风二人转和乡村影视剧等。

3.缺少整体性文化产业观念,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不完善

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表现为单一化、零散化和随机化,文化创意产业少有全局性的战略考虑和高层设计,缺乏文化产业理念,各自分散经营,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扎堆或发展不足的两个极端。

二、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有诸多原因的,除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地域、经济等外在因素外,创意人才的教育问题阻碍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较以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较少:2010年上海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8.94万,江苏省为111.9万,北京市82.9万,浙江省75万,而同期吉林省不足50万人,占总人口的2%不到。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吉林省创意产业人才数量上的不足,已经预示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挑战。

复合型高端人较少,而且大部分缺乏现代文化产业意识。高校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但由于培养机制等原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少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人才。所以,从事文化创意的人员不仅缺乏创意,而且少有精通策划经营和管理,熟知东北亚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更缺乏享誉国内外声望的高层次、高素质,能实现“头脑风暴”的个性化高端人才。

人才结构不合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人员主要毕业于传统的中文专业,重理论,但缺乏实践,更没有经历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缺乏明确的产业意识,不适应动手能力极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吉林省进一步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对地处东北腹地、经济不发达的吉林省而言,上述现象的出现确实为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挑战。从地理条件、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来看,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是存在劣势的,但从吉林省社会结构来看,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吉林省高校云集,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做好了准备。高校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还应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

三、发展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改变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探索吉林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教育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性人才。这就要求改革吉林省高校传统中文教学体制,创建文化创意写作学科。只有通过创意写作这个管道,让创意写作机制发挥作用,文化产业才能在市场这个怪兽面前依然保持价值观和国家意志的敏感度、清晰度,从而帮助吉林省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自我确认和向外伸张。吉林省高校教育,尤其是中文教育将会面临巨大改革,将会出现大量创意写作系。

海外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及基本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文化创意写作学科(或方向)的开创,是吉林省高校以往没有过的改革。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研究创意写作活动及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建吉林省高校创意写作学科,进而探索以文化产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意写作教学体系建构及实践,并探索与传统写作学不同的以潜能激发、创意研究、技能拓展为核心的全新的创意写作教学观念及“工坊制”教学制度。同时,创建高校中文系创意写作教学系统,在现有创新课程基础上完成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创新建设。在理有创意写作学科组基础上,探索创新创建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方向(或创建创意写作系)的可能性,探索其培养目标、方法、方式、评估体系及标准。

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不能忽视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其他中文学科: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方法、技能能,更是创意产业的意识培养。因此,传统中文学科需要调整,不断适应文化产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大力开展“校企校”合作,使得学生的学习融入与企业合作的具体项目中,激发学生潜在的热情。但目前来看,吉林省尚无培养创意人才的院系,“创意”只能作为个别课程的补充或者选修课,并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更没有独立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院系,这种人才培养的现状都为吉林省创意产业发展滞后埋下了隐患。因此,创建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专业,制订完善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对吉林省乃至全国的创意产业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注:本文为“职技高师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ZC13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探讨加强中专音乐课教学对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教学案例评析:引导孩子融入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