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7 06:04:55

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应用

摘要: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及会计实际工作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给企业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正确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财务核算 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的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对不确定的因素保持的一种谨慎的态度。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充分的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对收益的获得要保守估计,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不过于乐观的评估企业现状,时刻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对企业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抑制经营者过于乐观的情绪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普遍持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的态度也极有可能最终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之中。为了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会计人员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来抵消这种乐观情绪。

(二)避免因高估资产、权益、利润所带来的危害

过分的高估企业的资产、权益及利润等要素会使企业的资产状况反映不真实、利润虚高,企业的管理层在获得不真实的信息后更是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僵局。谨慎性原则注重实物资本维护,强调企业获得的收益是在消耗掉实物资产后得到的一种补偿,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企业会更加注重自身实际生产能力的提升。

(三)对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给予充分考虑

这里所说的不确定因素既包括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也包括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不确定性。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处理设计运用会计估计的环节、事项也有很多,这也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上不得不作出一些预计、估计。谨慎性原则给企业的各种假设、估计划定了一个范围,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一)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如果企业存货是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那么企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应该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中进行选择,而取消了后进先出存货发出计价法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存货的计价能够更加公允真实。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的价值比历史成本低,企业则可以使用可变现净值记账,同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能够有效的防止期末资产、利润的虚高,使用市场公允价值来代替历史成本反映存货价值,使存货的真实价值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出来。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根据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的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在多种折旧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等加速折旧的方法,使固定资产在使用的前几个年度计提更多的折旧,客观上促进了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减少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体现出了谨慎性原则。另外,从一个固定资产完整的生命周期来看,加速折旧并不会减少企业的应纳所得税总额,相反企业加速了设别的更新,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及创造利润能力,还会使国家的税收及财政收入增加。

(三)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由于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所以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严谨。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该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第二,研发、获得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准则强调了经济利益的流入及获得资产所付出的代价,这极大的避免了某些公司利用无形资产粉饰报表的行为,体现出了谨慎性原则。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定期或年终,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若企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企业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就是谨慎性原则,其目的是使企业各项资产价值更加真实及客观,保证财务信息的说服力及有效性。另外,准则也规定,企业长期资产一经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随意转回,其目的是防止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来操控利润。以真实的资产价值为前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才能被更真实的反映出来,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才能更有保障。

(五)企业收入的确认

对于企业收入的确认会计准则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例如:销售商品的所有权及相关风险、报酬均已转移给了购货方;企业不能对售出的商品再进行实质上的控制;销售所得收益能够可靠计量;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企业为获得收益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等。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只有满足诸多条件后才能确认收入,避免企业对获得收入的高估。

三、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矛盾

谨慎性原则与真实性、相关性、历史成本计量等会计核算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首先,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合理预计并确认尚未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这与真实性原则显然是对立的;其次,在谨慎性原则的作用下,企业有可能多确认费用成本,减少对企业收入的确认,这种保守的做法可能导致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不配比,失去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最后,历史成本要求企业资产使用取得时的成本计价,而谨慎性原则允许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谨慎性原则对本期财务信息的倾向性过强

谨慎性原则作用的着力点是在某一特定的会计期间,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此会计处理对计提当期的会计利润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但由于应收账款的核销及回收,在以后的会计期间极有可能出现利润的大额度反弹;企业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在计提的当期企业存货的价值减少,很有可能使企业后续的销售成本降低,使得利润大额度的反弹。

(三)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带有主观臆断性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带有主观臆断性主要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及能力有关,对谨慎性原则的不恰当运用就会引起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例如:企业接收固定资产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要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如何合理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使用何种折现率,这些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直接关系,随意的使用谨慎性原则,会使会计信息的宏观性被破坏,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可以说谨慎性原则如同双刃剑,如果使用合理企业的会计信息会更真实、客观;相反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不合理或随意使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会被严重的破坏。

四、谨慎性原则应用改进的对策

(一)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找出原则平衡点

以上市公司为试点,逐步的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使各种企业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中竞争发展,提高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使投资人及债权人对企业有更加准确的判断,使会计信息成为决策的重要的依据。在实践中找出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适度的使用谨慎性原则,在把谨慎性原则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会计核算使用谨慎性原则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约束,使财会人员核算时的随意性及主观性受到限制。例如:欧美国家在对存货运用谨慎性原则上就做出了规定:如果使用市场价格对存货的价值进行计量,首先要保证存货的预期销售价格将会下降;其次要保证制造及销售存货的成本将增加,另外,价值的计量也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应用市价,资产计提折旧的额度必须控制在原始成本以下。受到这些约束条款的限制,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随意操作将大大减少,谨慎性原则和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上的冲突也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三)合理的排列各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

真实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必须建立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企业的财务核算都必须保证资产状况和经营结果的真实,至于谨慎性同配备原则、相关性原则之间的冲突,企业则应该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来决定其使用顺序。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人员在谨慎性原则运用中体现出的判断能力就是对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合理使用,以及做出的相关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现阶段,我国财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上存在不足,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积极的充实知识储备量,对财务知识做到系统、全面的掌握,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的组织企业财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使其业务能力能够与时俱进。

(五)加强审计监督

实际工作中谨慎性原则极易产生主观随意性,严格审计监督能够防止对谨慎性原则的曲解及滥用,防止人为因素造成谨慎性原则负面影响的产生。另外,企业也要加强内在约束机制,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使谨慎性原则可以更合理的被运用。

参考文献:

[1]吴小金.浅议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2)

[2]张强,王红立,陆兆兵.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上一篇:电子设计竞赛 下一篇: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