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的一般性能看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麻纸

时间:2022-08-17 04:48:45

[摘要]对于我国造纸术的起源和技术传承问题,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境内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工作者相继在一些墓葬和遗迹中发现了若干纸状残片或类纸物,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也引起了更多的争论。1990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代麻纸460余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纸张一般性能的基础上,对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麻纸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纸张性能;敦煌悬泉置遗址;麻纸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29-03

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汉代悬泉置遗址进行了全面清理发掘,研究清楚了遗址的建筑布局、结构以及性质、作用,获得了以简帛文书为主的大量文物。其中有简牍、帛书、纸书、墙壁题记等。此外,还获得了家畜骨骼、丝麻织品、纸、文房用品等一大批文物。此遗址被评为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纸张470余件。写有文字的纸文书残片10件,其中汉纸9件,晋纸1件,为文书残片和药方。麻纸460余件,根据颜色质地可分为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褐色薄、白色厚、白色薄、黄色厚、黄色薄八种。纸上写字者多为白色和黄色。时代从武、昭帝始,经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及晋。①

此后关于对悬泉置出土的这批古纸的争论和研究非常多,有学者从纸张的胶料、填料和打浆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悬泉置遗址地处风库位置,自然条件变动大,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飞沙走石。而且遗址又历经水淹、火烧,先后多次整修、扩建。在这种情况下遗址的废弃物不可能形成很规则的文化层,应作动态分析。因此,悬泉置遗址出土纸状残片不能说明西汉有纸。②

对于研究和探讨纸张的起源和技术传承问题,杨巨中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到应该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是著名史学家王国维先生首先倡导的治史态度。所谓“二重证据”就是利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两方面作为证据论证问题。③作为二重证据之一的考古资料的研究与分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这些出土纸张的基本性能研究十分必要。纸张的一般物理性能,是反映纸张性能的重要依据,包括有定量、厚度、紧度和白度等各项指标。通过测定古代纸张的这些基础性数据,再通过对比现代手工制作的纸张,可以对这些古纸进行分析和定性,进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一、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的基本性能调查

2010年11月2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共同对悬泉置遗址460余张出土纸张中的41张进行了一般基本性能调查,占出土纸张总数量的比例为9%。样本的挑选依照出土地层进行选择,确保了调查范围覆盖了遗址所有包含纸张出土的地层年代。

本次调查的试样较为平整,泥砂等杂质较少。共对质量、厚度、色度、面积四个方面进行了直接测试。通过上述直接测试,再经计算可以得出试样的定量、紧度、亮度等纸张一般性能数据。其中定量指纸的单位面积的质量,紧度指纸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测试选择温度15.5~16.8℃、湿度44%~48%的室内环境进行,对于纸张厚度的测定使用了长春市小型试验机厂产ZUS-4型纸张厚度测定仪,精确度为0.01毫米,平行样品数量6个,部分小残片3个;质量的测定使用上海花潮电器有限公司生产HC牌BC-01型电子天平,感量0.01克,平行样品数量为1个;色度测量使用了汉谱光电HP-2132便携式色差计,平行样品3个。

在本次测试过程中,尽管选择了较为平整、洁净的样品,但与纸张测试的要求来说仍有一定差距。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未能在温度23℃、湿度50%的标准温、湿度状态下进行纸张性能测量;纸张表面粘附的少量杂质未充分去除,而纸张本身不均匀性、褶皱等因素都会对对厚度的测量造成影响;质量测量使用的电子天平的感量为0.01克,不可避免地在小质量样品测量中产生误差。

二、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基本性能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上述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对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的分析结论:

首先,不同层位的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的厚度、色度、定量等各项性能随层位变化趋势不明显,同一层位纸张之间,这些性能的差异也较大。图1和图2分别是不同层位纸张厚度和定量的分布图,均显示了纸张的基础性能同层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其次,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一般均较厚。图3是纸张的厚度分布图,可以看出0.19~0.89毫米都有,多数在0.2~0.5毫米,部分测量的厚纸的厚度很不均匀。现代手工纸如宣纸、毛边纸、连史纸等厚度一般为0.06~0.09毫米。相比而言,遗址出土的纸张还比较厚,具体见图4。

再次,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的定量一般较大。图5是纸张的定量分布图,可以看出,多数纸张的定量分布在100克/平方米左右,有超过200克/平方米者,最低也有61克/平方米,而现代手工纸的定量一般仅为20~40克/平方米。

第四,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的紧度与现代手工纸相仿。图6为纸张的紧度分布图,一般为0.2~0.4克/立方厘米,现代手工纸一般为0.3~0.4 克/立方厘,两者较为接近。

第五,纸张的色度差异较大,与现代纸相比,明度较小而纸张偏红、偏黄,尤其是偏黄较多。一般目测的感觉为深褐色、浅褐色、米色、乳白色。

最后,在本次的基础性能调查中,部分纸张可以观察到帘纹,图7和图8分别是编号为91DXT0516①:3和90DXT109①:91的纸张在透视光下拍摄的照片,帘纹清晰可见,密度为3~5条/厘米,推测应为草编帘。另有部分纸张可见切断后基本未分散的纤维束、麻绳、麻布,如图9、图10所示。

三、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代麻纸的特点:纸张的厚度、色度、定量等各项性能无层位相关性,同一层位纸张之间差异也较大;纸张相比现代手工纸一般均较厚,定量一般较大,紧度相仿,明度较小,颜色明显偏红、偏黄;部分纸张可以观察到帘纹,还有部分纸张可以观察到未分散的纤维束、麻绳、麻布等痕迹。

由于此次调查手段有限,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也不尽完善,因此对,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的研究分析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5期。

② 王菊华、李玉华:《二十世纪有关纸的考古发现不能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年第1期。

③杨巨中:《中国古代造纸史渊源》,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屯溪老街:“文章”锦绣烁古今 下一篇:浅析古玉朱砂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