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 第17期

时间:2022-08-17 04:48:28

波茨坦会议召开

1945年7月17日,苏联、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解决处置德国和战后欧洲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战争期间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为建立战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会议的重点是德国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确定了美、苏、英、法四国管制和处置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会议规定,彻底铲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消灭垄断组织,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政治生活。

会议通过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这项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所以《波茨坦公告》最后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解放牌汽车的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通用性的载重汽车,载重量为4吨,装有90匹马力六缸汽油发动机,最大时速为65公里。解放牌卡车不仅适合当时中国的道路和桥梁的负荷条件,而且还能根据需要改装成适合各种特殊用途的变型汽车。第一批下线的解放牌汽车,还参加了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

1950年,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同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始了紧张的筹建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比较的基础上,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兴建。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

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典礼在京举行。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苏、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这是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重大建设项目和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按照当时的规划,工程西起新疆轮南,途经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400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管道工程经过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脉,穿过黄河、淮河、长江,是中国当时距离最长、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输气管道。

中国天然气的源头在西部,而市场在东部。把西部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往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同时还将有效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

菲律宾宣告独立

1946年7月4日,美国被迫同意菲律宾独立。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是一个群岛国家。在1898年之前,菲律宾被西班牙统治长达300多年。

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同年,美国依据对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占领菲律宾。1934年美国国会《泰丁麦克杜菲法案》规定菲律宾成立自治政府并在十年后获取独立。1935年11月菲律宾自治政府成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日本占领菲律宾并于1943年在菲成立亲日傀儡政府。1945年,美军重返菲律宾,但菲律宾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空前高涨。在此背景下,美国同意菲律宾独立。考虑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日更有意义,菲律宾政府后将独立日改为6月12日。

上一篇:温和通胀将成常态 下一篇:府院动向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