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大目标朝前大步走

时间:2022-08-16 11:39:06

认准大目标朝前大步走

我们东向北村共有299户1040口人,耕地1456亩。近年来,我们认准大目标,大步朝前走,积极探索有机蔬菜种植、销售和管理的新路子,推动了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从一家一户到集体经营——靠质量保住好产业

我村从1995年开始发展有机菜,最早采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当时,一亩菜顶三亩粮,收入很可观。但由于管理难度大、劳动强度大,个别农户起了歪心,结果被签约公司在收购一批菠菜时检测出农药残留,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至今还扣着我们10多万元的原料款。

不打破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这个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经过调查,我们决定实行集体统一经营,按照每年700元/亩的价格,把村民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建立有机蔬菜基地,村民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到基地干活,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刚开始,我带领两委干部先尝试着承包了300多亩地,年底一算账,在基地打工的妇女能挣5000多元,扣除各项支出,村集体还结余12万元。村里有6个村民小组,为了激发大家的干劲,我们开展小组竞赛,把每个品种的菜地都划分成6个小块,分别由6个小组经营,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尝到甜头以后,我们继续扩大面积。现在,全村的有机蔬菜已超过1200亩,村集体收入增加到50多万元。

从外向出口到内销直供——开辟国内新市场

以前,我们村的有机蔬菜全部通过龙头企业出口外销。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不稳,企业为了规避风险,签合同时把价格压得很低。出口价格低迷,国内市场却一路看好。眼看着好菜卖不上好价钱,着实有些心急。

我一直思索,能不能改变销售模式,在不放弃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2010年5月,泰安市一家公司到边院镇考察有机蔬菜,准备长年订购。得到这个消息,当天下午,我就带着土壤、水源、大气等检测报告,以及日本、美国、欧盟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到泰安与那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接,详细介绍我们的有机蔬菜生产过程,承诺保证供菜质量,公司可以随时抽检,还邀请公司代表到有机菜基地现场观摩。5天之后,公司与村里签订了供菜协议,品种由公司和村里共同商定,价格按照“高于市场价、低于超市价”的原则确定。像2011年5月,绿菜花的市场收购价为主元/公斤,超市销售价为16元/公斤,我们直供给泰安公司的价格是8元/公斤。第一批有机菜供完后,村集体挣了6万元。

内供直销最重要的是讲诚信。我们每月Z次定量给泰安公司配送有机蔬菜。有时受天气影响,到了配送时间,菜还没有成熟,或者颜色、质量不好,我们就改用其他的新鲜蔬菜来代替;有时几种菜同时成熟,我们还是按时定量配送,从不随意加码,送不出去的菜就按大路菜卖到市场。泰安公司领导知道后深受感动,帮着我们村介绍了2家新客户。2011年6月,我们开始向这之家公司供菜。随着客户的增加,配送次数的增多,有机菜成熟时间与配送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也迎刃而解。2011年,我们村配送有机菜的收入超过80万元。

从季节种植到四季有菜——大棚里长出有机菜

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目标。有机蔬菜的收获时间相对集中,季节性强,错过了收获季节就只能吃冷冻产品。能不能参照设施大棚的模式,把有机蔬菜生产转移到大棚里,实现四季有菜?我决定试一下。

2011年初,我带着村里的建筑工头,到寿光市学习考察建棚技术。可是到了地方才知道,人家的大棚技术含量高,采光、保暖都很有讲究,我们根本建不了。要想建大棚,只能请专业施工队。同年7月初,我们聘请寿光市三元朱村的专业施工队,投资60万元,建起了4个占地26亩的冬暖式大棚。

大棚建成后,蔬菜种植管理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我们种的西红柿、黄瓜等有机菜长起来后,只开花不结果,有的还出现霉病。我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些问题,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把相关专家请来现场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摸索实践,我们逐渐掌握了放风的技巧,有机蔬菜长势开始好转。2011年冬天,我们收获了第一批大棚有机菜,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了3家公司。从大棚建成到收回全部投资,我们用了不到10个月。实践证明,种植大棚有机蔬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是我们村推动有机菜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手中有菜,心里不慌”。现在,客户有什么购菜需求,我们村都能满足。

认准大目标,大步朝前走,就不愁村民富不起来,村集体壮大不起来。这是我们村通过发展有机蔬菜得出的体会。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有机蔬菜这个优势,继续挖掘潜力,种好常规、大棚两种蔬菜,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真正把有机蔬菜这个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做强。

(何传新整理)

上一篇:既当“经济支书”又当“民生支书” 下一篇:开会时遭村民辱骂村委主任昏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