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理地区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16 11:27:55

对大理地区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摘 要: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大理地区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初步掌握大理地区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大理地区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现状,及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在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怎样形成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如何发展家庭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体育;兴趣;终身体育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孩子的成长及家庭健康教育方面却出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现在的青少年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差;大部分家长也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差,对孩子的体育活动不够关心,对孩子体育兴趣的培养很不重视。因此,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重对孩子的家庭体育教育。

1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的重要性

1.1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以往相比呈下降趋势,据我国有关研究调查得出:90%中小学生没有体育运动的习惯,在学校上体育课很被动,不了解运动对健康和学习的积极作用。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很多专家及学者的重视。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张存华曾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更要求合作的社会。孩子将来在社会中如何知道自己的支点,充分发挥其能力,不仅取决于他们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具备作为一个现代人而内蓄的良好习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关注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1.2体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要想改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差这一现状,就应该从家庭体育教育开始,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体育教育意识。家庭体育教育就是要家长建立体育教育意识,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父母对体育的态度和他们的锻炼行为,以及对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体育氛围,都会对一个人的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每位家长都有终身体育观念和家庭体育教育意识,让每个孩子都从家庭开始就养成运动的习惯,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信仰,那么,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差这一难题将得以解决。

2怎样形成家庭体育教育意识

2.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家庭体育教育很重要的占调查人数的占83.9%。那么怎样形成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呢?形成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就是要家长在了解家庭体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在孩子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渗透体育教育,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目的在于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以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这一意识的形成与父母的生活态度密切相关,因此父母首先要积极面对人生,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对自身有较高的要求,让孩子感受到体育运动给身体、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快乐和积极作用。父母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家庭体育活动,培养每个家庭成员的体育兴趣、意识及体育能力。家庭参与体育活动,除了增强体质外,还能减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所以,应该多组织一些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参加并都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家长形成体育教育意识,让孩子认识到体育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的体育观,促使他们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2目前,不仅是大理地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差,在全国范围内90%的城市和地区都出现了这一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我国的各个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采取的措施是:提高中学生体育考试的分数,甚至高考实行体育统考,以此来刺激中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但种种研究资料表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接受体育锻炼,才能提高其体育运动的能力。这就与习惯和体育兴趣密切相关。无论何种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父母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形成体育教育的意识,是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也是让中小学生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重要影响,父母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激发子女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会使其形成积极锻炼的意识。孩子的体育活动种类和运动量不断增加,也有利于整个家庭成员都去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家庭体育教育的形成,也是父母和子女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的结果。

3如何发展家庭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一体化

3.1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出,认为影响少年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4.5%,以娱乐为目的而参与体育活动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8.9%。因此,发展家庭体育要以娱乐性的体育运动为主,首先应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并且因人而宜,家长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一些体育器材,以提高少年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于一些难以见成效的体育运动项目,家长要适当适时地鼓励。同时,体育运动的项目、活动内容、运动量等,都要遵循因人而宜的原则。家长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因为家庭体育运动只有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才能对人体功能和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父母在开展家庭体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在开始时要让孩子在运动中获得快乐,以提高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然后再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延长运动时间,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在发展家庭体育教育过程中,父母要让子女认识到:要想提高身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是要坚持不懈,经过长期的、全面的锻炼,才能有所收获。总之,在发展家庭体育过程中父母自身要注重体育教育意识的形成。

3.2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为少年儿童所提供的运动项目、条件、设施、环境等不一样。家庭体育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父母为组织者。学校体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社会体育的主体不稳定。但在这三者之中,家庭体育对于一个人的终身体育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在家庭中形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自己的父母有体育教育意识,那么到学校后他也将会主动接受体育运动,能从体育运动中找到乐趣,从而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即使以后走入社会,面对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也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及终身体育的重点,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家庭教育,体育兴趣的形成也不例外。当今社会过多地强调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却忽视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从以上所述来看,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重点在于发展家庭体育教育,让孩子形成体育运动意识,从而走入学校、走入社会,能主动适应和接受各种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

3.3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体育的延伸。目前我州社区体育多是街道居委会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基本对象来自不同的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体育还存在组织形式单一、组织之间缺乏互动。社区体育在活动形式上、场地器材和各项服务和管理上发展极不平衡,社区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家庭体育的发展。如果社区体育发展得好,每个家庭成员都参与并在其中得到快乐,就能丰富文化生活。同时,也让每位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体育意识,在家庭教育中也就会有体育教育意识。因此,社会体育的发展能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家庭体育的发展又能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社区体育、家庭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发挥社区体育在家庭体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产生良性互动,才能带动家庭体育的发展,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4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

4.1保持身体健康必然要长期不懈地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锻炼。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文明病、现代病的比例逐渐增大,体育参与意识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逐渐形成。但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需要养成锻炼的习惯,了解相关的人体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这些都是家庭体育的重要内容。就此而言,家庭对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很多,特别是年富力强的中年知识分子和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以及大学毕业时期的年轻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这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造成的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培养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应该注重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5%,积极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2.7%,认为家庭体育教育意识与终身体育密切相关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6.3%。在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在家庭中进行终身体育意识教育的迫切性已经十分明显。根据调查得出:我州现代家庭正在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城市三口之家占相当大的比例。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余暇时间增多、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锻炼意识的增强等,这都给家庭体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方便,促进了终身体育的发展。

4.2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许多家庭都把家庭成员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使得家庭体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现在不少家庭在理财计划、家庭建设、活动安排上首先考虑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和发展,特别是一些有小孩的家庭,每星期都安排了比较固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这不仅使孩子和父母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沟通。同时,现代优裕的家庭条件使孩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的经济实力也使家庭体育有了物质保障,在给孩子及家庭购买健身器材、服装及有关书籍资料,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培训班方面,一般的家庭是不会吝惜的。这些都为终身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相关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差异在于运动兴趣的培养,而在家庭教育中提倡体育教育的家长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1.2%,积极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家长只占被调查总数的52.7%。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庭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因此,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体素质。要提高全地区乃至全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重视发展家庭体育,让所有父母形成家庭体育教育意识。孩子只有热爱运动,才能健康成长,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夏光,夏强.终身体育与家庭教育[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1).

[2]张存华.家庭体育教育的作用与地位[J].滁州学院学报,2007,(06).

[3]王泽珊.终身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01).

上一篇:如何当好职校班主任 下一篇:物理力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