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苦渡云开见月

时间:2022-08-16 11:24:42

摘要:语词教学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成语考查自然就成了考试中的一个重点。汉语成语浩如烟海,题海战术穷于应付,考生时间弥足珍贵,如何应对这一题型呢?本人试图采用语境分析法对试题的例子进行分析,辨析成语误用类型,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标要求;命题意图;语境分析法;释例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75-02

课标对成语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彩。因此,语词教学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成语考查自然就成了考试中的一个重点。

纵观近几年的成语考试题型,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用词义的成语、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命题者重在考查考生的辨析、运用能力,抗干扰能力,所以所考查到的多为常见的且又容易混淆、误用的成语。

汉语成语浩如烟海,题海战术穷于应付,考生时间弥足珍贵,如何应对这一题型呢?本人对大量成语题型进行充分研究,发现成语的辨析离不开对其本身和语境的分析研究、比较对照,因此,本人试图采用语境分析法对例子进行分析,辨析成语误用类型,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境即言语环境,语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此属内语境。它指语言内部结构中词汇、语句、段落、篇章之间的意义关系。二是语言交际中所包括的某种情景氛围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在内的社会环境,此属外语境。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这里所说的"语言片断",可以理解为的语词、语句、语段、篇章;而所说的"意义",应理解为语境中文章语句所蕴含的"真实意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我们应把成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成语的程度、范围、轻重与语境是否恰当,是否有逻辑矛盾,接下来本人就用释例方式阐述以上观点。

1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前后矛盾

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语境分析采用上下文语境的相互影响作用推断语段意义,即把语段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前文所传递的信息附加在后面的话语中,即前一句提供的信息为后一句话的理解提供了基础,前一种联系在后一种联系中得到体现。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信息,依据语境正确使用成语。

例(1):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分析:举重若轻 : 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而语段义指演员角色的地位,前后共两分句,前一句写演员谷志鑫在影片《集结号》中担任重要角色,后一分句阐述对象是其他演员(相对于重要演员)的地位问题。所以,根据上下语境分析,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和文章深层含义,句中用"举重若轻"不合语境,应为"无足轻重"。

例2: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分析: "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本句表达的意思是几家汽车大厂还没有开始行动,当然就说不上"停止行动",可见不恰当。

例3: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分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甚是紧急,不会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的使用,与生活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例4: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5:国庆节我去商场,看到营业员和颜悦色的目光。

分析:"和颜悦色"句中作定语,修饰中心语目光,而它的本义是形容脸色的,它就不能修饰"目光",此搭配导致前后修饰矛盾。

2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曲解词义

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是相当固定的,具有成语具有完整的、特定的含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它的意义不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要误解、曲解、肢解。如果随意解释,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分析:成语是文言语句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它的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因此,可以借助文言知识来解读成语中的关键语素,进而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

句中的"空巷",属于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即"使……空",是指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而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属于错解关键语义,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没有搞清楚成语的出处及本义,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例3: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分析: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4: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分析:"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3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谦敬错位

成语中不少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要正确使用。

例1: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蓬荜生辉"作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一方,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本句是"宽敞明亮"的"新居"要增挂一幅油画,而因为"蓬荜"是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用"蓬荜生辉"显然不当。

例2: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分析:"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4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在语境中承担相应的语法功能,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可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以至结构混乱。

例1: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分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因而,无从搭配。命题者从成语与句子的语法关系上,考查考生对句子主谓搭配知识掌握运用的情况。

例2: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分析:洗心革面,("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是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句意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无从搭配,显然用得不恰当。

例3: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分析:含英咀华指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它是个动词性短语,句中作谓语成分,而本句中却作了"花蕾"的定语,显然是词性用法错误。

5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对象错位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给考生造成错误判断。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张冠李戴,用词不当。

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分析: "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本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属使用对象不当。

例3: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分析: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主要与"演唱者"搭配,这与主语"他的剧本"适合范围有出入。

例4: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分析:"慷慨解囊"的意思是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常被人们因使用对象的问题而误用。

6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前后重复

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造成成分赘余。

例1: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分析:"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发笑,如果不与后面句子相联系就会错用。

例2: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分析:"轩然大波"比喻强烈的反响,与前面的"强烈"重复。

例3:月明星稀, 夜深人静, 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 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分析:"孑然一身"就是指孤零零的一个人, 与"独自"意思重复。

例4:为使广大莘莘学子早日受益, 我公司决定在各县城内设独家连锁推广机构。

分析:"莘莘学子": 莘莘, 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整个词语是指众多的学生, 因此前面不能再用"广大"来修饰。

7语境分析法辨析成语误用之褒贬误用

词语的感彩与语境不合,即在一个句子中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前后褒贬不一致,造成使用不当。试题分两种:一种是前褒后贬,另一种是前贬后褒。

7.1前褒后贬。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分析:"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句中前部分用"救活""积极""狠抓"词语对新上任的领导工作持褒扬态度,后部分"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误用为褒词。

例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分析:句中的"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家对齐白石国画的热爱,感彩有失妥当。

例3: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分析:"左右逢源",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含褒义(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贬义(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现在以贬义为常见。本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解说得"头头是道"是可以的,"左右逢源"就显然不对了。

7.2前贬后褒。

例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分析:"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主要用于褒义,本句用来形容"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的垃圾食品厂,显然不恰当。

例2: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分析:句中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这样看来,整体观照语段,了解语段主旨意思,局部揣摸前后逻辑关系,采用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最后验证所选成语正确性,是解答成语题型的主要技巧。

总之,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正确地理解句意,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使用。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上一篇: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论析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